除了嬰兒和在辦公室裡的法官,沒有人相信存在完全沒有偏見的觀點。(Nobody outside of a baby carriage or a judge's chamber believes in an unprejudiced point of view)
~美國劇作家Lillian Hellman
文:吳俊漢醫師
您聽過「人生中惟一一段以你為主的關係」、「不評價地聽你說話」來標榜自費心理諮商的廣告台詞嗎?或是您聽過心理學大師Carl Rogers強調的人本主義不批判嗎?還是您聽過精神分析的大師Freud說的「治療師被認為像一面『鏡子』(或稱空白螢幕,Blank Screen),反映患者的無意識 」?人真的可以做到對所聽見所看見的不批評嗎?
當代的精神分析師已經承認治療師具有固有的主觀性,患者也不可避免地會透過互動和環境了解他們的治療師。在治療諮商的過程中,治療者與來訪者會在好奇心的基礎上產生互動和共同建構出治療的過程, 「空白螢幕」從來就只是一種幻想;而Carl Rogers的治療帶也充分顯示他會動用暗示、比喻、誇大加強的手法去強化患者的某些感受,他也沒有不批判。
我們接連三天討論這個議題:今天會用一本書《我們是誰? 大數據下的人類行為觀察學》來分享人類世界滿溢的偏見與歧視;明天分享一系列實驗心理學以臉孔實驗加腦造影技術所證明的:只要你的腦子還在運作,你就會極快速地產生第一印象,這第一印象的影響許多行為,甚至第一印象引起的好惡感可以歷久彌新;後天分享人聽到與自己信念相違的訊息時,大腦會做什麼事情。
人類是很現實的
《我們是誰? 大數據下的人類行為觀察學》作者是哈佛數學系畢業生,是交友網站OkCupid的共同創辦人。因為上交友網站不太會刻意扭曲自己的期待,而交友網站又能取得巨量數據,所以很多微妙的人類行為會被發現。
這本書也講了很多婚戀研究裡沒看到的,今天分享的內容取自書中的第1章「伍德森定律:男人偏愛年輕美眉」、第6章「干擾因子」、第7章「對美貌神話的崇拜」,作者利用OkCupid 及另外兩個美國交友網站收集到的2000萬筆約會資料,證實幾件事 (有很多圖表,因版權關係,我就不附上了,強烈建議大家找原書來翻):
- 男性通常喜歡同種族女性 (黑人明顯例外)
- 黑人族裔女性不管從哪種族裔男性眼中,都會拿到比較低的評分
- 女性挑約會對象,白人還是頗搶手,而亞裔男普遍不討喜
- OkCupid的使用者比較都市化,高教育,85%有大專學歷,自由派:保守派超過2:1
- 有一個配對問題是「對方表達強烈種族負面偏見,你是否還會考慮跟對方約會」,84%選擇絕對否定,但事實上就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種族偏見
- 作者自己用的標題:種族歧視其實無所不在。他甚至引用社會學教授Obasogie對天生眼盲人的約會研究,就連盲人都有種族界限 (在發現約會對象是黑人後,約會就告吹)。

- 女人覺得男人最好看的年紀:自己30歲以前,偏好稍大一點的;自己30歲後,偏好稍小一點的;自己40歲之後,更明顯喜歡幼齒。 (作者說可能對女性來說,男人40歲時性感程度到達極限了,之後就崩壞了…)
- 男人覺得女人最好看的年紀:任何年紀的男人,都覺得女人就是20出頭 (20~23歲),只有45歲的男人覺得女人在24歲最好看。而男人在30歲以前,是有部分的人也覺得20-45歲女性算好看,但30歲以後,只會認同20-35歲的女性,但是呢…
- 男人欣賞美女是一回事,真的約會又是另一回事:男人實際上找約會對象時,雖然還是會找年紀比自己小的 (最大差異可以來到-10),但自己到達45歲時似乎比較會面對現實,就會開始找40歲的女性了。
- 而女人約男人就有點奇妙,可能受男性經濟能力跟社會地位隨年紀也變優越的綠故,男人從20~40歲的過程中,想跟他約會的女性候選人甚至會變多。
- 殘酷的現實:女性的年紀越大,對她有興趣的男性越少。
- 外貌吸引力跟收到異性私訊的關係,不是等差級數,而是指數函數。極美的女性 (百分位數達到90以上),男人的私訊會像洪水般湧來,相對地,男性也類似,但驟變的趨勢要到非常非常帥才看得到。作者自己的約會網站做了一個實驗,讓使用者的大頭貼變得更大張,結果造成更大的階級差異,美麗的臉孔讓其他人顯得更失色,會收到更多更多的私訊。
- 外貌吸引力跟求職獲取面試機會一樣有關:男性求職者帥不帥,影響不大,但女性就非常有差,即使人資面試主管是女性,也有這個效益。而這個效益會帶來一個潛在問題:女性面試者受到的選擇標準,因為在外貌而不在能力上,所以女性整體在職場失敗的比率會比較高。 (覺得這個推斷某種程度挑戰了女性主義對父權社會的抨擊,因為女性確實自己就在性化物化自己這個生理性別,如果再誇大一點講,中國網民會用的「雌競」可能也是因此發生的)
- 美醜觀點的感受:這作者在引言有提到,男性對女性總群體的外貌吸引力評分,「竟然」非常貼近鐘形曲線,但女性卻不是,給男性外貌吸引力的評分嚴格許多,大部分都給出低於平均的分數,大概只有1/6男人能得到「高於平均」的外貌吸引力評分,而且很明顯,女性給到的最高分,都還是低於男性給的最高分,作者也參看了總計約佔美國人口一半的約會網站資料,發現結果差不多都這樣。
現實社會2000萬人次的樣本證實偏見歧視、預設立場是無所不在的,那如果通過實驗心理學的方式來觀察,會看到什麼?
參考文獻:
克里斯汀.魯德 (Christian Rudder) 著,林俊宏譯 (2022)。我們是誰?大數據下的人類行為觀察學(2022年新版)。馬可孛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