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處境都有其不便之處。我們感受得到現在的不便,卻看不到也感覺不到未來的。因此,我們常做出惹麻煩又沒益處的改變,而且經常越改越糟
班傑明.富蘭克林
文:吳俊漢醫師
在婚姻治療的現場,尤其是雙方初期還相當劍拔弩張時,常常可以聽到一邊隱晦地或大膽地指責伴侶「你,就是不肯改變」,這時婚姻治療還能繼續下去嗎?英國音樂劇作家Andrew Lloyd Webber曾為其音樂劇寫過一首歌,名為《Love Changes Everything》,愛,真的可以改變一切嗎?

為什麼希望伴侶改變?
有的時候伴侶一方真的有某些令治療者也擔憂的處境,如:酗酒、重鬱、其他各種癮、跟異性關係總是靠太近,但更多,是發起「你,就是不肯改變」這個控訴的人心中的潛台詞:「我已經很好了,就差你改變,我們就會好了」。以有名的六度分隔理論來說,強連結的人際關係裡,良性的互動下,什麼都很美好,不良的就不是了,一方面我們會過度理想化這個重要的人,一方面我們也會期待這個人可以感同身受我的一切,所以就會出現《失控的同理心》寫的「我們也希望別人感受自己的痛楚,受委屈的人提起加害者時常想讓對方不好過,甚至希望對方經歷一樣的痛…經歷一模一樣的苦難」。在這個看似指責抗議的行為下,除了有修復連結、尋求安全感或更穩定的依附意圖外,往往還藏著自己難以消化的痛苦情緒,如:受傷、罪惡感、羞恥感、嫉妒這些難以言述的心境。
理解、關懷、憐憫伴侶的現況與接納「我們現在的關係」
改寫一下《失控的同理心》講的,同理心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主要是身心的勞倦,而我們其實無法一直「住在對方的感受裡」,當然也不應該期待對方一直「住在自己的感覺裡」。採用EFT治療時,治療師並不常讓伴侶去同理對方的感受,因為此情此景真的做不到,如果只是皮笑肉不笑,那虛假作態的同理對伴侶而言是一個新的負向刺激源,所以多半是透過一次次的反映言行下的情緒、意圖、依附的傾向,讓雙方有機會體驗到很多平常看不見的東西,這過程除了幫助伴侶彼此理解外,有些伴侶有能力看見另一半的脆弱無助,固然伴侶可能是你的痛苦來源,但他也揹負著深層的痛苦,就像孟子說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就願意在治療室中與現實生活中伸出援手,更根本的是,幫助伴侶去接納現在關係的樣貌。
為什麼接納現在關係的樣貌很重要?因為無法接納,就可能否認事實,就可能採取更極端的改變策略,那往往都會事與願違。如果夫妻有孩子,應該會發現一個有點諷刺的現象,我們往往更容易接納孩子不如所想,卻相對難接納配偶不如己願。

●接納的理由:
- 有時停止嘗試改變對方,反而是促進改變的最佳方式。
- 強迫伴侶改變可能會增加他們的抗拒心理,並讓他們覺得你的行為高壓、撇清責任且缺乏誠意。
- 相較於外在動機,當一個人是由內在動機驅使時,改變會更加持久且有益身心健康。
- 當伴侶感受到你的接納,他們會更傾向於自發性地滿足你的需求。
●接納的實踐:
- 試著理解: 嘗試深入理解伴侶行為背後的個人經歷和脆弱之處,若願意可以試著感同身受 (這點很重要,但也記得《失控的同理心》所提醒的,個人有很多苦楚時,勉強自己去住在對方的感覺中,是不切實際的,因為這個過程可能使自己更麻木,或更想以牙還牙)
- 例如,當你知道伴侶不擅長表達情感的原因後,你可能會減少對他們的批評,而他們也會更願意嘗試改變。
- 共同面對問題: 將問題視為關係以外的共同敵人,並攜手合作解決問題,而非互相指責。 (EFT說得更明白:「關係變這樣,我們都脫不了干係,我們造成了問題,而問題進一步傷害我們」)
- 例如,與其抱怨伴侶性慾太高或太低,不如將問題視為「我們之間的性慾差異」,並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接納的益處:
- 研究顯示,接納伴侶這件事本身就與更高的婚姻滿意度相關。
- 當伴侶感受到你的接納時,他們也更願意以正向的行為回應你。
- 即使改變很困難,接納也能幫助你們改善關係,並找到讓彼此需求都能被滿足的方式。
下週我們來談關係裡的痛苦情緒與轉化之路。
參考文獻:
Kallos-Lilly, V., & Fitzgerald, J. (2021). An emotionally focused workbook for couples: the two of us. Routledge.
Sullivan, K. T., & Davila, J. (2014). The problem is my partner: Treating couples when one partner wants the other to change.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 24(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