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將它遺忘,奈何它卻如影隨形,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上,猶如罪人背負著沉重的罪孽。
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麗葉》第3幕
文:吳俊漢醫師
我們診所提供的EFT情緒取向治療,兩位創始人之一的Leslie Greenberg在1980年代初期,於實際治療及質性分析中,便提出「以情緒轉化情緒」的概念,他這些年也特別將這些概念應用在EFT的個別治療中。而是什麼情緒,特別到平常難形諸言語,又造成巨大的痛苦,需要被轉化呢?在關係裡,主要就是①受傷的感受②羞愧與罪惡感③嫉妒;這些情緒,常常形成一道在兩人之間難以跨越的檻,檻跨不過,就被擋在彼此的心門外,Gottman 方法透過大量對話練習重建信任以後,雙方直面這些感受;EFT則是透過在治療室中讓雙方的情緒不斷加深,當碰觸到這些深層的難言之隱時,治療師拉回到依附需求裡來攤開這些感受。
最近有一位伴侶中的A方,就提到了自己是怎麼被這些情緒困擾著,因著意亂情迷而在一對一的關係中發生了對原關係的動搖,雖沒有做出任何言行上的出軌,最後也選擇跟伴侶B承認了自己的越軌,B給予A如前的接納與諒解,然而A仍然惶惶不安,心中不斷泛起「我好像不值得你對我這麼好?我會不會再犯錯?你怎麼都沒有質問我這段時間到底怎麼了,是不是其實你想放棄我了」…這一系列看起來很腦補的感受,其實就是羞愧與罪惡感催動出來的。

我們都受傷了
●傷害的根源: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渴望親近和理解,但同時也容易受到傷害。傷害通常源於伴侶拒絕我們的親近、不理解我們的需求,或在我們需要時無法提供幫助。
●傷害的類型: 傷害事件可以分為主動疏遠(例如,表達缺乏興趣或威脅終止關係)、被動疏遠(例如,忽視或將伴侶排除在計劃之外)、批評、不忠和欺騙(包括違背承諾、撒謊或洩露秘密)。其中,不忠通常會造成最嚴重的傷害,因為它涉及到對伴侶的背叛和對關係的威脅。
●修復傷害:(這確實說得容易做得難,絕大部分都要治療師協助,已經被重重提起,還要輕輕放下,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受傷了會有相應的趨避反應,要想靠兩人自己和解是很困難的,可以參考《熬過外遇(2)》、《熬過外遇(3)》兩個不同治療學派的觀點來修復)
- 坦誠面對: 雙方需要鼓起勇氣,承認並正視傷害的存在。
- 聆聽與理解: 伴侶應試著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聆聽和理解彼此對傷害事件的感受和體驗,而非急於辯解或糾正。
- 真誠道歉: 造成傷害的一方需要真誠地為自己的行為道歉,並表達悔恨和彌補的意願。
- 重建安全感: 雙方應共同努力,重建信任和安全感,並學習以更健康的方式表達需求和處理衝突,避免再次造成傷害。
羞愧和罪惡感:從自我譴責到承擔責任
●區分羞愧和罪惡感: 罪惡感源於我們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它可以促使我們反省、學習和改變,以修復關係。相反地,羞愧感則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甚至毫無價值。雖然羞愧感可以幫助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符合社會規範或道德價值觀,但過度或持續的羞愧感會導致自我厭惡,阻礙我們修復關係。
●化解羞愧和罪惡感:
- 自我反省,承擔責任: 與其深陷於自責,不如將重點放在如何修復關係,並避免重蹈覆轍。
- 真誠道歉,表達悔改: 向伴侶表達你對自己行為的悔恨和擔當,並積極尋求彌補的方法。
- 耐心等待,請求原諒: 給予伴侣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消化情緒,並理解你可能需要耐心等待他們的原諒。
- 共同成長,重建連結: 將羞愧和罪惡感視為成長的契機,共同努力,重建信任和親密感。
●一段典型的EFT治療室中處理羞愧和罪惡感的示範:(以第一段的A, B示範)

治療師: 我注意到當你談到 ____ (感到羞愧或罪惡的事件) 的時候,你的語氣和表情都顯得很沉重,你能不能多說一點是什麼感受。
伴侶A: 我覺得很慚愧,我對不起B,我覺得自己是個糟糕的伴侶,我覺得自己不老實也辜負了他…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我會這樣糊塗。
治療師: 聽到你說慚愧、辜負、還說自己糟糕,這感覺應該讓你很不好受,對嗎?好像一個重重的擔子一直壓在心中
伴侶A: 是的,我真的很愛B,我也知道B很珍惜我們之間這麼久的關係,我不想讓B失望。
治療師: 你能告訴我,是什麼讓你覺得自己做了錯事嗎?
伴侶A: 因為 ____(說明事件經過與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覺得自己很糟糕,我覺得不值得B對我那麼好。
治療師: 聽起來你在那時候感到 ____(說出A當時可能產生的負面感受,例如:害怕、焦慮、不安、生氣),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行為,是嗎?
伴侶A: 嗯,我當時的確是這麼想的。
治療師: 而且你當時似乎是希望____(說出A行為背後積極的動機,例如:希望被愛、被關注、被需要),是嗎?
治療師轉向B: 聽到A說那時候發生的事情,他覺得他辜負了你,還有他覺得自己不值得你繼續對他好,你聽到他這樣說,你的感受是什麼?
伴侶B: 我一開始知道時,也有點不太確定A到底怎麼了,但原來他是希望我多聽他講,他就不會有那麼多覺得被忽略的感受…而且,我都不知道他還一直有那麼多自責,這樣我會蠻心疼的,他不用這樣怪自己…其實我還會週週來找他,就是我也捨不得這麼長的關係就沒了。
治療師: 所以你也真的很在乎A…謝謝你們願意分享這些感受,這需要很大的勇氣。B你願意試試看跟A說,聽到他的感受、需要之後,你的感覺是希望他不要再怪自己了。
(治療師引導伴侶B做現場演練,再引導A回應,一起放進依附關係裡彼此需要的層次來嘗試讓A能否體驗「慚愧」「辜負」「糟糕」的自我標籤給自己、給關係帶來的負面影響)
嫉妒:正視不安全感,強化親密連結
●嫉妒的正面意義: 適度的嫉妒可以提醒我們珍惜伴侶和關係,並激勵我們做出行動來保護這段關係。
●嫉妒的負面影響: 過度或處理不當的嫉妒會導致不信任、控制欲、憤怒、甚至暴力行為,破壞關係的穩定和親密感。
●處理嫉妒情緒:
- 坦誠溝通,表達感受: 與伴侣開誠布公地談論你的嫉妒情緒,以及引發這些情緒的原因,避免指責或攻擊。
- 同理和理解: 試著理解伴侣的感受和行為背後的動機,並給予他們安全感。
- 共同建立安全感: 透過坦誠的溝通、情感的交流和承諾的兑現,共同建立安全感,減少猜忌和不信任。
轉負為正的關鍵:接納「有情緒是正常的」與「每個人都依附的需求」
●擁抱負面情緒: 關係中的負面情緒並不可怕,它們是我們內心需求的訊號,也是促進關係成長的契機。
●接納: 當我們能夠用接納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伴侣,就能夠更坦然地面對這些負面情緒,並將其轉化為正向的力量。
●共同成長: 關係中的挑戰和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但若願意一起攜手面對,就能夠在每一次的挑戰中學習、成長,並讓關係更加穩固和親密。
參考文獻:
Kallos-Lilly, V., & Fitzgerald, J. (2021). An emotionally focused workbook for couples: the two of us. Rout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