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療育,能獲得幫助的不只孩子

文:靳宇晨臨床心理師

在工作這些年,我發現心理治療的介入,能夠幫忙的「原來不只孩子本身」,還有因為面對教養困境而搖搖欲墜的家庭關係!今天,我想要透過在早療團隊多年的心得感想,帶大家從不同角度思考「心理治療」。

【孩子教不會,是因為你教不會?】
當孩子的表現與同齡者不同,我想最有壓力應該是「主要照顧者」。畢竟孩子的照顧及教育往往會被歸類為「主要照顧者的責任」,尤其在尚未釐清孩子為何與眾不同時,他/她可能除了在教養中反覆經歷挫敗、心力交瘁,可能還要面對「其他家人給的壓力」,甚至聽到「是你不會教,孩子才教不會」的傷害性話語,致家人間的衝突加劇。
事實上,當這樣的衝突出現,甚至長時間積累,除了對婚姻及家庭產生負向影響,在衝突下的孩子也難以倖免。我們可以想見,父母在面對婚姻及家庭間的衝突下,必然更難在教養中維持平和態度,而教養中若採取嚴厲的方式硬碰硬(例如:斥責、體罰),我們都知道很有可能導致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更加惡化。然而,孩子教不會,真的是因為主要照顧者不會教嗎?身為父母,我們只能概括承受這些罪名?

【專業介入,可以讓父母不再迷路】
為何說這是在早療團隊多年的心得感想?因為在早療團隊中,我便常常留意初診父母除了總是面露愁容、擔心孩子是否有問題,同時也有很大比例會反映家庭關係的衝突,內容大多是「爸爸會體罰孩子」、「爸爸不懂孩子為何總是教不會」、「孩子總是哭鬧,搞得家庭關係緊張」等,而此情況在穩定療育下,於第二年回診追蹤後有大比例是會緩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當父母知道孩子的問題所在,同時透過專業醫療介入,更能夠做有效介入」。
上述情況在我進入診所後有更深的感觸。因為在診所,我所面對的不僅僅是零到六歲的孩子,更多的是國小後的學齡孩童。這些孩童的情緒行為問題也許不明顯,因此在學齡前並未被察覺,但卻隨著年齡增長、症狀趨於嚴重,在學業、人際以及生活上都造成明顯干擾,卻礙於沒有專業介入,讓孩子、家長間都無所適從,致衝突越演越烈,直到專業介入、獲得協助,才得以獲得喘息,也讓家庭關係獲得改善。我永遠記得,一個原本會體罰、遭孩子嫌惡的爸爸,在瞭解到孩子的不聽話並非故意,而是受限於注意力缺陷過動障礙之後,改變了自己的教養策略,並獲得孩子表示「我喜歡和爸爸互動」之後的表情,我想「我幫助的不只孩子,還有這個爸爸、這個家庭」。

【讓我們幫助您】
心理治療不僅能夠協助孩子,也能幫助父母減低教養壓力!事實上,確實有些父母會自行前來療育,與臨床心理師討論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認識孩子所面對的困境,以及自己在教養中面對的阻礙,以此賦能,獲得更有效的教養策略。有趣的是,在參與療育後的父母,都會反映「自從我的情緒變得平和、穩定,孩子也能更快從爆炸中走出來」。請記住,教養這條路或許很難,但您並不孤單!讓五餅二魚身心科診所幫助您,和您一起前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