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腦與依附

文:吳俊漢醫師

我們先前分享過不少從依附關係看愛情的文章,今天來談熱戀時大腦發生了什麼事。

大腦從下視丘到腦幹,包含諸多結構跟多巴胺、催產素、血清素、腦內啡、正腎上腺素的分泌有關,而這些激素,跟愛情的感覺是有強烈相關的。從2000年過後,科學家們大致勾勒出一個現象:熱戀期,靠豐富的多巴胺與酬賞迴路支持著戀愛的能量 (例:他很帥,我跟他出門覺得別人都對我投以欣羨的眼光,我更喜歡跟著他出門);熱戀消退了,雙方在一起時各自腦中的催產素、腦內啡能減輕雙方相處或現實中別的壓力,帶來得到安慰愉悅的感受,進一步鞏固愛情關係,說白話,就是讓你對這段關係割捨不了,徹底上癮,就像電影《窈窕淑女》一樣,Higgins終於還是承認自己愛上了賣花女。

科學家曾藉由找男性來實驗,當看著戀人跟看著一個不認識的女性時,大腦接受功能性核磁照影會發生什麼事,結果發現,當看著戀人時,這些腦區越活躍的人,依附焦慮越輕微,反之越不活躍的人,在看著戀人時越感到不安,這分焦慮感會使他想到關係中的事更沒有安全感,並減少發展和維持關係的動機。

那依附焦慮是什麼呢?回到我們先前談過很多次的,人不會隨時啟動依附系統,不會隨時處在一種想被保護被照顧的狀態下,只有當壓力或危機出現 (隨手舉幾個例子:回家快累垮發現還有一堆家事、小孩的功課要盯;公婆又在若有似無地催生;明明約好幾點看電影,對方怎麼還沒來又不接電話;男朋友總是在你們的話題間講到某個辦公室同事人美心也美…),便會觸發對親近和親密的追求,依附渴望才會一下子佔據全副心神,才會一直去扣問「你在哪裡?」「你有回應我嗎?」「你有在意我的感受嗎?」這類依附關係裡的話題。

就像我們曾在《依附風格的變與不變》一文提過的,每個人的依附風格,有與生俱來的氣質影響,也會受到童年時期與照顧者的關係和青少年時期的社交互動經驗再模塑,其實,就算到了成年以後,它還是有機會轉變的,比如,在使用情緒取向治療 (EFT) 的治療者協助下,彼此折磨的配偶、戀人也可以有機會重建情感聯結,更多地交換與回應各自的依附需求。

科學家還曾做過一份追蹤性的研究,將一批熱戀中的男女找來追蹤40個月,一樣用功能性核磁照影看看什麼樣的腦會跟關係的走向有關,結果同樣呼應上面的研究,一些涉及到認知決策、情緒調節的腦區,如果在熱戀期比較不活躍,在追蹤期時,雙方比較能夠給彼此承諾,也更容易覺得關係是幸福的。這聽起來有點拗口嗎?不會,如果在熱戀期,常常在思考「我還要不要跟這個人在一起」、「我跟他在一起時總是神經兮兮,情緒波動好大」,這關係走向會是如何呢?

從這些研究,我們不難看出,戀愛或是婚姻裡的關係品質,不僅表現在兩人生活中,在雙方大腦裡也有著顯著的變化。我們曾在《以愛為名的傷害》一文中引述哈佛大學經典的研究,講了幸福關係是關乎全人健康的。我們診所從開業迄今,以情緒取向治療 (EFT) 的方式提供了幾對夫妻、親子協助,也確實看到,惡劣垂死的關係,在一次次攤開情緒的過程中,還是有重建的機會,不需要透過大量各自分工、積極傾聽、甚至是認知抽離這些已經被證實無效的手段,只要能接觸到未滿足的依附需求,雙方就有機會把過往解讀錯誤的訊息重新看懂,從卡死的惡性循環中走出來,如果您正在一段關係中受苦掙扎,但又不甘心將過往的努力付水流,歡迎使用預約諮詢表單聯絡我們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