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中的迷思

文:吳俊漢醫師

十幾年前,美國好萊塢有一系列熱映電影《暮光之城》,不僅票房嚇嚇叫,原書賣得好,美國的高中也使用該電影做為英文寫作、心理健康的課堂教材,但也許人紅是非多,原書裡一邊刻畫陰鬱的禁欲,一邊又充滿挑逗的強烈衝突,以及兩男搶一女的劇碼,社會學領域有許多期刊都把電影、小說裡幾個原型拿出來抓小瓣子,也有學者直接建議把該作品拿來當「肢體與性虐待、跟騷、威脅與恐嚇」的反面教材。

或許你會說,就是追個劇,滿足一下被高富帥總裁逼到牆角的幻想,哪有那麼嚴重?確實,有些人能把現實生活與影視作品切割得很好,但有些人,會在無形間吸納了這類作品傳輸的價值觀,有聽過針對可口可樂行銷廣告的經典研究嗎?1960年代開啟的重覆曝光與閾下刺激研究,認為一閃而過根本不會記得的畫面也可以刺激購買慾,到了21世紀初期,有學者複製了類似的研究,證實這種所謂的「潛意識廣告」,確實是可以刺激受眾產生購買行為的。

做為一般大眾,我相信你不會否認閱聽的來源會影響我們的世界觀,比如:你看一個月的三民自、與看一個月的中國央視新聞聯播;看一個月的「愛國大V視頻」、與看一個月的中國海外反賊自媒體,很大機率會重構或鞏固你對中國政府的想法。那廣告歸廣告,跟今天的主題有什麼關係?2010年時,以色列Ariel大學就曾找300多位女性大學生,分析她們的愛情觀與常看的影視節目之間的關聯,發現:

  • 愛情觀屬於「遊戲式的、不需做承諾的、甚至帶點調情風味的」女性,比較常看新聞與一般節目
  • 愛情觀屬於「現實利益考量的 (也就是”麵包”)」女性,比較常看新聞,而不太會看涉及愛情議題的肥皂劇或家庭劇
  • 愛情觀屬於「肉體歡愉、強烈熱戀的」女性,比較常看大量愛情議題的節目
  • 經過再分析後,作者認為長期觀看某類的影響作品跟個人的愛情觀呈現低度到中度的相關聯。
  • 請注意,以上的關聯性不是因果性。不像在1990年代被證實的新聞媒體相關研究,如:長期觀看犯罪的殘忍畫面,會致使個人傾向支持嚴厲殘酷地打擊犯罪。這裡的愛情觀因為還涉及太多個人、社會因子的變數,故無法做出因果分析。

那麼,既然影視訊息可能會影響你我的行為、可能跟我們的愛情觀有些交集,那我們是否該好好審視自己,對愛情有沒有些不太對勁的幻想?

接續昨天分享的話題《戀愛中的有毒關係》,分享了西班牙多所大學研製的《約會暴力問卷》,今天也分享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所研製的《愛情迷思量表》,看看你自己踩到幾項?

愛情迷思量表
在下列每個題目中,請圈選出你最同意的陳述
1.
-伴侶的缺點是無關緊要的,真愛可以改變一切
-人是不會變的,就算是為了愛也是一樣
2.
-在世上的某處,存在著我天生註定的另一半
-天生一對不過是不值得相信的童話故事
3.
-「吵得越凶,愛得越深」,這才不是真的
-「吵得越凶,愛得越深」是一句真理
4.
-如果你的伴侶無緣無故地吃醋,你可有麻煩了,嫉妒與愛情不是同回事
-如果你的伴侶無緣無故地吃醋,這沒什麼,嫉妒就是種愛的證據
5.
-愛裡沒有祕密,代表對彼此的底細一清二楚
-即使是真愛,也沒必要告知、知曉彼此的一切
6.
-愛一個人,又傷害他,這是自相矛盾的
-俗話說的好「誰真的愛你,誰就能弄哭你」
7.
-當人陷入愛河,就代表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當人陷入愛河,並不代表他們就必然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8.
-在愛裡可以原諒一切
-當你愛著一個人時,不代表他一切的事都能被原諒
9.
-找到真愛,意味著找到那個能給你的生活帶來意義的人
-浪漫之愛未必能對人生帶來什麼特殊意義
10.
-真愛,哪有這回事?
-一生中也就一次真真正正愛一回的機會呀!
11.
-戀愛的目標之一就是長長久久生活在一起,或是結婚
-我才不相信「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這種童話故事
12.
-在一段關係中,真愛彼此是必要的,但不能僅是這樣
-真愛可以戰勝一切困難挑戰
13.
-真愛裡頭,起初的熱情可以燃燒到最後
-就算最初的熱情沒了,戀愛還是可持續下去
14.
-在愛裡,我可以付出一切不求回報也無所謂
-我也許能為愛獻身,但並非不計一切代價
15.
-要是在愛裡,我無法做自己,我寧願放棄這段戀情
-為了得到他的愛,我寧可改變我自己
16.
-找到真愛的人,等於是找到了能讓他們在生活中幸福的人
-人可以自行找尋到幸福的意義
17.
-個性差異越大的兩個人,可以處得更好
-共同點越多,伴侶就相處得越好
18.
-就算沒有浪漫之愛,人生依然可以是完整的
-有了浪漫之愛,我的人生才能完整

相信大家看完題目後,幾乎都能夠「正確」地圈選出所謂比較健康的愛情觀,不過知道是一回事,真的在愛情裡是否還能這麼淡然地看,又是另一回事了。另外我想特別提第17題,這是一個有點微妙的主題,婚姻家庭研究領域涉及這主題的,到現在都超過100年、至少超過200篇論文、研究對象超過百萬對夫妻,而今年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總算把這個龐大量體的研究,做出了一段相當有說服力的結論:綜合分析配偶個人超過150項特質,發現能比較長期維繫關係的夫妻,實際上有82%-89%的特質是相似的,包括政治觀、信仰、學歷、智力、煙酒使用習慣、性格特質。

最後要說說為什麼連兩天寫這個主題,同樣還是西班牙多所大學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

  • 愛情的迷思從青春期就開始
  • 而「愛情的迷思」與「覺知自己涉入危險關係」是強烈負相關的,或許可以更白話的說:對愛情越多莫名的憧憬,越容易看不清自己所處的現狀,而低估了危險關係的傷害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