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俊漢醫師
「最完美的安眠…是與摯愛相擁入眠。那份溫暖、那份心安、那份被輕觸的全然慰藉,將睡夢織成一片,讓身心與靈魂完整地沉浸於療癒中。」
~~英國作家勞倫斯《兒子與情人》
《聖經.傳道書》裡有段經文:「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獨睡怎能暖和呢? 」這段話通常是指著家庭中親情、愛情、友情的重要價值。在華人世界廣傳著一句俗語「床頭吵床尾和」,也是在勸誡夫妻縱然有觀點不一致的小爭執,但感情不應往壞的方向發展。我們都知道,睡眠健康對全人身心健康是極重要的,那古人說得到底有沒有道理呢?關係好不好,跟睡著睡得好不會,會有關係嗎?
關係品質與整體睡眠
最近中國的北京大學跟幾所學校合作完成了新的統合分析,在總計達43860名受試的研究中,很明顯證實了這件事:伴侶關係品質越好,主觀睡眠品質也越好,兩者之間呈現中度相關性,而且在男性參與者中更為顯著,此外,該現象在30歲以下族群尤其明顯。可見下圖:

這個發現跟許多的婚姻家庭研究有許多相似之處:婚姻這個制度對身心健康的益處是男性>女性、婚姻關係滿意度中男性也傾向比女性更滿意婚姻、當另一半外遇時,還是男性比較想維繫關係高於女性。
更詳盡地看

北京大學有做更細部的分析,除了「伴侶之間的相互支持」與「睡眠品質」找不出關聯外,其他指標如上圖,都有輕度~中度的正相關,從圖的中間開始講:
- 伴侶回應性: 指的是伴侶提供關懷、理解和欣賞的程度。研究指出,可能是因為回應性高的伴侶能減少對方的焦慮和憂鬱,並增強安全感和親密感,有助於入睡和維持睡眠。
- 自我揭露 (這點沒有製成圖表):指的是向伴侶分享思想和感受的意願。在其中一部分研究指出,越多的自我揭露與更好的主觀睡眠品質和更高的主觀睡眠效率有關,特別是在女性中。可能是因為分享感受有助於緩解負面情緒,從而改善睡眠。
- 伴侶衝突: 在其中一部分研究中,伴侶衝突的增加還與❶更長的入睡時間和❷更多的半夜睡眠中斷相關。因為衝突會引發依附安全感的動搖、持續性反芻思緒和不安情緒,導致警惕和過度警覺,從而延遲入睡並破壞睡眠的連續性。
- 感知被拒絕 (這點沒有製成圖表):在其中一部分研究中,若一個人感到被伴侶拒絕,他們傾向於睡得更差
學者Wendy Troxel在2007年提出一個理論模式,解釋伴侶關係跟睡眠:

- 心理層面:
- 健康的伴侶關係能提供情感支持,有助於減輕壓力對心理的負面影響,進而促進良好的睡眠品質。
- 相反地,負面的伴侶關係可能引發憂鬱和焦慮,從而破壞睡眠。
- 行為和生物學層面:
- 積極的伴侶關係助長有利於睡眠的行為,例如規律運動和保持一致的作息時間。
- 健康的伴侶關係有助於維持整潔有序的居家環境,這也能直接提升居住者的睡眠品質。
- 夫妻關係良好的人更傾向於共用臥室、展現睡眠一致性,可能有較豐富的肢體接觸及親密行為,這些都有助於形成更好的睡眠模式。
- 相反地,負面關係可能導致破壞睡眠的行為,例如過度飲酒和藥物濫用。
- 生理層面:
- 惡劣的伴侶關係可能導致體內壓力反應系統(腦部邊緣系統-下視丘-垂體-腎上腺軸,LHPA軸)的失調,這與睡眠障礙的病理現象有關。這會增加壓力荷爾蒙的釋放,導致深層睡眠減少和更頻繁的睡眠中斷。
- 衝突、心理壓力和關係中的敵意行為也可能活化交感神經系統,進而影響睡眠的維持和結構穩定。
- 反之,積極的伴侶關係,常伴隨親密行為和自我揭露,可能促進催產素的釋放。催產素具有減壓和抗焦慮的作用,有助於產生高度放鬆的狀態,從而促進睡眠。
參考文獻:
Wang, X. X., Lin, Q., Liu, X., Dong, P., Bao, Y., Que, J. Y., … & Liu, J. J. (2024).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uple relationships and sleep: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leep Medicine Reviews, 1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