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煙傷腦筋

文:吳俊漢醫師

上圖取自韓國卡通《哈囉.小梅子》,點進去就可以看這集小梅子爸爸的戒煙奮鬥史。不管您自己有無吸煙,一定多少知道香煙是一級致癌物,對身體有很多危害,但您知道香煙其實也是個傷腦的玩意嗎?

精神科門診很大一部分的主訴都跟睡眠障礙有關,我們曾在《NG的睡前行為》中有提過,其中有一項就是抽煙。事實上,香煙對大腦的傷害還遠不僅於此。

吸煙與大腦老化

近年來的研究強烈顯示,吸煙會加速大腦的老化。英國一項超過30000名受試者的大型研究,利用結構性磁振造影(sMRI)數據,分析了吸煙與大腦年齡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發現,吸煙者「腦齡差距」(BrainAge Gap,預測腦齡減去實際年齡)顯著大於非吸煙者。這意味著,吸煙者的腦部在結構上呈現出更為老化的跡象。

(上圖選自Linli, Z., Feng, J., Zhao, W., & Guo, S. (2022). Associations between smoking and accelerated brain ageing. 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and Biological Psychiatry113, 110471.) 圖表中X軸顯示的是抽煙的量與頻次,6個組別分別是:①持續吸煙者、②有持續吸煙史,但目前是偶爾仍然吸煙的「戒煙者1」、③有持續吸煙史,但研究時已戒煙的「戒煙者2」、④過去和現在都偶爾吸煙並且總共吸煙至少 100 次的「輕度吸煙者1」、⑤過去和現在都偶爾吸煙並且總共吸煙至少 100 次,但研究時已戒煙的「輕度吸煙者2」、⑥終生吸煙總次數少於 100 次的人被歸類為「輕度吸煙者X」;Y軸顯示的是各自與非吸煙者的腦齡差距:

  • 目前規律吸煙者的腦齡差距最大,平均比非吸煙者高出 1.190 歲。
  • 戒煙者1與戒煙者2,其腦齡差距也顯著高於非吸煙者,分別為 0.859 歲和 0.552 歲。輕度吸煙者1的腦齡差距也呈現顯著增加(0.478 歲),只有輕度吸煙者2與輕度吸煙者X與非吸煙者無顯著差異。

研究還發現,終生吸煙量(以包年計算)與腦齡差距呈現正相關。這表示,吸煙時間越長、煙量越大,大腦老化越明顯。然而,對於已戒煙者而言,戒煙持續時間越長,其腦齡差距越小,這強有力地證明了戒煙可以減緩吸煙對大腦老化的負面影響。

此外,此一研究也探討了吸煙、腦齡差距與認知功能之間的關聯。吸煙與較差的反應時間和符號數字替換測試(symbol digit substitution)分數是顯著相關的,此測試用於評估認知彈性、處理速度和注意力等功能,吸煙者的反應明顯較慢,而戒煙會有所改善。更重要的是,腦齡差距在吸煙與認知測試分數下降之間扮演著部分中介的角色。這暗示著,吸煙可能透過加速大腦老化,進而損害我們的認知能力。

吸煙與精神疾病

研究普遍指出,吸煙在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中盛行率異常地高。一些研究模型強調,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尼古丁本身的特性、煙草零售環境和行銷策略,以及社會規範和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促成了精神疾病患者的高吸煙率。

研究也顯示,香煙的容易取得與否、與精神疾病患者較差的心理健康狀況、更高的尼古丁依賴程度以及更低的戒煙自信心相關。別的研究也觀察到吸煙與特定精神健康症狀之間的關聯:與非吸煙者相比,吸煙者更容易出現較高的焦慮、較低的幸福感和較高的躁狂狀態,且這些狀況的嚴重程度似乎與吸煙的頻率、是否戒煙有關。*

*目前的確是沒有任何確切的證據支持吸煙會導致重大精神疾病的發病,即使像追蹤研究發現:青少年時期開始吸煙,日後罹患憂鬱症或焦慮症的風險會增加。但無法完全排除反向因果(即潛在的憂鬱/焦慮傾向導致吸煙),不過多數證據仍傾向於支持吸煙會增加這些疾病發生的風險,像這樣的追蹤研究也只能說有「抽煙」與「疾病」的相關性,因果關係是沒辦法說得很確切的,但抽煙確實會導致一些精神疾病的患者加遽某些行為,如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多飲症 (一般會出現每日大量飲用液體跟血中電解質不平衡、急慢性的神經學症狀,如:頭痛、知覺異常、意識及生命體徵的改變)。

吸煙與精神藥物代謝

香煙中的成分,是已知的肝臟細胞色素 P450 的誘導劑,尤其是 CYP1A2。CYP1A2 是一種重要的藥物代謝酶,負責代謝多種精神藥物,最受影響的就包括抗精神病藥物,如clozapine、olanzapine,抗鬱劑裡的fluvoxamine、duloxetine、agomelatine,褪黑激素等。

當吸煙者吸煙時,CYP1A2 的活性會增加,導致這些藥物在體內的代謝速率加快,藥物濃度降低或原來的有效作用時間縮短。這可能使得吸煙的精神疾病患者需要更高劑量的藥物才能達到與非吸煙者相同的治療效果。

反之,當吸煙者戒煙後,CYP1A2 的活性會逐漸恢復正常。如果此時不調整藥物劑量,體內的藥物濃度可能會升到過高,增加藥物副作用的風險。因此,正在服用經由 CYP1A2 代謝的精神藥物的吸煙者,在開始或停止吸煙時,務必告知醫師其吸煙狀況,以便醫師密切監測藥物反應並進行必要的劑量調整。

吸煙與睡眠品質

一項針對三千多名參與者的研究發現,目前吸煙者在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期間的腦電圖活動呈現明顯不同,具體表現為 Delta 波比例 (深度睡眠的指標) 的降低和 Alpha 波比例的升高 (覺醒相關的指標)。

(上圖選自Truong, M. K., Berger, M., Haba-Rubio, J., Siclari, F., Marques-Vidal, P., & Heinzer, R. (2021). Impact of smoking on sleep macro–and microstructure. Sleep medicine84, 86-92.) 圖二說明了目前吸煙者相較於過去吸煙者、或是從未吸煙者,在 Delta 波比例上呈現較低的趨勢,但在 Alpha 波上呈現較高的趨勢,這可以說明吸煙者在睡眠週期中,睡得相對不夠深*

圖三則說明了非快速動眼期睡眠中Delta 波佔比跟每日吸煙量的線性迴歸,圖中的負斜率迴歸就很清楚說明吸煙量越大,深層睡眠程度越少**

另外還發現,目前吸煙者的夜間平均血氧飽和度較低,且比未吸煙者有較多時間處於低血氧狀態(SpO2 < 90%)。***

值得慶幸的是,研究同時指出,已戒煙者的睡眠結構與非吸煙者之間沒有顯著差異。這表明,戒煙可以幫助恢復正常的睡眠模式。

**所以也順便提醒各位,千萬不要睡到一半醒來去哈根煙,這真的超級NG。

***睡眠當中的血氧濃度是監測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一個重要指標,新近的一些研究也指出:香煙的成份就會直接刺激呼吸道,再加上對睡眠結構的影響,因此香煙蠻確定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一項獨立危險因子。

參考文獻:

Truong, M. K., Berger, M., Haba-Rubio, J., Siclari, F., Marques-Vidal, P., & Heinzer, R. (2021). Impact of smoking on sleep macro–and microstructure. Sleep medicine84, 86-92.

Linli, Z., Feng, J., Zhao, W., & Guo, S. (2022). Associations between smoking and accelerated brain ageing. 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and Biological Psychiatry113, 110471.

Prochaska, J. J., Das, S., & Young-Wolff, K. C. (2017). Smoking, mental illness, and public health. Annual review of public health38(1), 165-185.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