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災的「心理急救包」

文:吳俊漢醫師

整個清明連假期間,很多台灣的股民都心中惶惶,果不其然,我完成這篇文章時台股剛收盤,跌了超過2000點,成為台股歷史新記錄。

在歷史上,1929年至1939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以及2008年的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是美國歷史上兩次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後者更是對全球經貿帶來極大的影響,投資人不僅面對荷包驟然縮水、生活難以為繼的危機,當然在整體健康上也會面對極大的挑戰,我們今天就引用很新的文獻,講講2008年的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還有受災的股民們可以如何去調適。

經濟危機對心理健康的急性影響

經濟危機往往在短時間內對個人和社會造成巨大的衝擊,引發多種心理健康問題的急性反應。例如,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許多研究觀察到焦慮、憂鬱情緒和整體心理困擾的立即增加。在美國,2008至2009年間,民眾自述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質下降,而憂慮和壓力則上升。雖然這些指標在2010年有所回升,但最初的衝擊顯然對心理健康造成了負面影響。

此外,失業是經濟危機中常見的現象,而失業與心理健康惡化之間存在顯著的關聯。斯洛維尼亞的研究發現,金融危機後失業率的上升預示了憂鬱症和精神疾病的盛行。英國針對員工的研究也顯示,受危機影響的員工陳述了更高程度的憂鬱和焦慮。這些都表明,經濟危機的急性期,尤其伴隨著失業和經濟不安全感,會迅速引發或加劇個人的心理壓力,導致負面情緒和心理困擾的增加。

經濟危機對心理健康的慢性影響

經濟危機的影響並非僅限於短期,造成心理健康的慢性影響同樣值得關注。即使在危機過後,一些研究仍然觀察到心理健康問題的持續存在甚至惡化。例如,英國的研究顯示,2009年至2013年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人數顯著增加,且這種情況與低教育程度、失業和收入下降有關。這都暗示了經濟危機的長期影響可能會加劇社會經濟弱勢群體的心理健康負擔。

在希臘,全球金融危機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持續多年。研究發現,2008年至2013年間,重度憂鬱症的盛行率持續上升。儘管自殺意念和自殺企圖在2011年至2013年間有所下降,但整體而言,經濟壓力似乎在長期內持續侵蝕著人們的心理健康。美國的一項追蹤研究也發現,在經濟衰退後,受訪者的負面情緒增加,正面情緒減少,且這種情況會持續存在數年。這些長期趨勢表明,經濟危機不僅會引發急性的心理反應,還可能對個人的心理健康造成持久的負面影響。

此外,經濟危機也會引起生理健康的惡化及不良的健康行為,如:各種健康症狀(如噁心、背痛、腹瀉、胃灼熱、疲勞、睡眠問題)、糖尿病的發病率有所增加、老年人面臨越來越高的死亡風險。受經濟衝擊的民眾選擇食用更便宜、營養價值更低的食物。而淨資產的損失還與收縮壓和C-反應蛋白的升高有關。

經濟危機與自殺率

自殺率是衡量社會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多項研究曾檢視了經濟危機對自殺率的影響,發現不同國家和不同經濟危機的影響有所不同。

  • 在西班牙,有研究指出在第二次經濟衰退期間(2011-2014年)自殺率有所上升,但第一次衰退期間(2007-2011年)並未觀察到此現象。另一項針對西班牙多個經濟衰退和緊縮時期的研究也顯示,2008年衰退後自殺率沒有變化,但在2011年衰退後有所增加。這些研究都強調了失業與自殺率之間的正相關。
  • 希臘的全球金融危機期間,2009年至2011年自殺率顯著上升,且男性、失業人群、老年人和受政府支出削減的人(僅限男性)的自殺風險更高。
  • 英國的研究也發現,2008年至2010年間自殺率高於預期趨勢,且失業與男性自殺率相關。
  • 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日本、香港和韓國的自殺率在1997年至1998年顯著上升,失業率的上升部分預測了男性自殺率。
  •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同的發現,例如瑞典在1980-1996年的經濟衰退期間以及之後,自殺率呈現下降趨勢。
  • 這些矛盾的結果可能與各國的社會文化背景、經濟結構和應對危機的政策有關。但總體而言,失業通常被認為是經濟危機期間自殺風險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經濟危機與酒藥濫用

經濟壓力也可能導致人為了應對心理困擾而增加物質濫用的風險。然而,現有研究在這方面的發現相對有限。

  • 一項針對美國全球金融危機的研究發現,負面的財務衝擊和失業與憂鬱症狀加劇和酒精消費量減少有關。這可能暗示在經濟困難時期,個人可能會減少非必要支出,包括酒精。 (這個現象要跟另一個發現一起看,另一個發現是「自殺率和與酒精相關的死亡率 (包括自殺和肝硬化) 等隨著失業率和貧困率的上升而同步增加」,所以是不是有特定族群在經濟衰退時會飲用更多酒精,是值得關注的)
  • 芬蘭經濟衰退的研究指出,男性平均酒精消耗量與自殺率呈正相關。
  • 西班牙、希臘、愛爾蘭、冰島、英國、南韓的研究也呈現如芬蘭的態勢,金融危機後,單次暴飲、高風險飲酒行為的人口會增加,自殺率也會同步上升。

自己可以做什麼

據證交所的統計,目前台灣證券市場的累計開戶數已經突破 1,200 萬戶,而每月有在交易的活動戶頭近300萬戶,可見台灣的股民為數不小。在這波關稅戰引起的全球股市重挫中,您可以做什麼呢?

  • 首先,您一定會有很多的思慮及不安,這是必然的,但建議可以1-2週使用台灣人憂鬱症量表自己抓一下心情起落的狀態,該量表作答完會有得分及建議,尤其第15題「我覺得想不開、甚至想死」,如果是每週超過1-2天存在自殺意念,請務必至精神科就醫
  • 作息與飲食請盡量保持穩定,請參見《NG的睡前行為》《良好的睡眠品質有什麼指標 + 合理的安眠藥物期待》、《節制過中秋》等文章
  • 積極尋求並利用社會支持: 研究表明,來自朋友或家庭的支持與較低的心理困擾相關。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繫,分享感受和困難,尋求情感上的支持和實際的幫助。
  • 尋求專業心理健康支持: 如果感到壓力過大、情緒低落或出現其他心理健康問題,應及時尋求精神醫療的專業幫助。及早介入可以有效緩解症狀,防止問題惡化。
  • 積極應對失業和財務困難 (如果您平日生活大量倚靠存股投資獲益在維生的話):
    • 制定詳細的預算: 清晰了解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情況,削減非必要開支,優先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 積極尋找新的就業機會: 更新履歷,拓展人脈,積極參與招聘活動。
    • 尋求就業輔導和技能提升: 參加職業培訓課程,提升自身技能,增加再就業的機會。
    • 尋求財務諮詢: 諮詢專業的財務顧問,了解可行的債務管理和財務規劃方案。
  • 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健康飲食: 均衡的營養有助於維持身體和心理健康。
    • 適度運動: 運動可以釋放壓力,改善情緒。
  • 學習放鬆技巧: 例如深呼吸等,有助於緩解焦慮和壓力。
  • 關注社會政策和支持系統: 了解政府和社會提供的各項援助政策和支持項目,例如失業救濟金、社會福利、心理健康服務等,並積極利用這些資源。
  • 避免孤立和自我責備: 維持社交人際關係,並認識到經濟危機是系統性問題,個人不應過度自責,發現自己陷入重重後悔時,一定要做些事轉移注意力抽離思緒,也要避免讓自己一再曝露在股災的新聞報導中。

參考文獻:

Talamonti, D., Schneider, J., Gibson, B., & Forshaw, M. (2024). The impact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es on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33(4), 522-559.

Ng, K. H., Agius, M., & Zaman, R. (2013).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effects on mental health and what can be done.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106(6), 211-214.

Wahlbeck, K., & McDaid, D. (2012). Actions to alleviate the mental health impact of the economic crisis. World psychiatry11(3), 139.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