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的嫉妒真是越來越荒唐了,前幾天她看著月曆竟然問我May是誰」 (My wife's jealousy is getting ridiculous. The other day she looked at my calendar and wanted to know who May was.)
~美國喜劇演員Rodney Dangerfield
文:吳俊漢醫師
最近美國的精神科業界媒體Psychiatric Times有一篇專欄文章在討論男女性大腦構造及功能大不同的文章,事實上,早在近20年前,日本的科學家就使用過腦造影技術,證實男女性在想像伴侶不忠時,都會感到強烈的嫉妒,但腦部活化的區域是非常不同的。
日本的不忠想像實驗
這項由日本醫科大學與日本放射線醫學總合研究所合作的實驗,總計找了22名男性、22名女性。實驗程序如下:
- 受試者躺進核磁共振機器中
- 研究團隊會讓受試者觀看螢幕隨機播放的3類語句,每類各有18段語句,看完後要「在心中默讀這些句子,並想像句子所描述的情境。」3類語句分別是
- 中性語句(Neutral): 這些句子的內容不帶有明顯的情緒色彩。
- 性不忠語句(Sexual Infidelity): 這些句子明確或暗示了伴侶與他人之間存在性關係或深入的身體接觸。句子會根據參與者的性別調整主語,例如男性看到的是以「我的女朋友」開頭的句子,女性看到的是以「我的男朋友」開頭的句子。
- 情感不忠語句(Emotional Infidelity): 這些句子暗示了伴侶將情感投入轉移到另一個異性身上。同樣地,句子也會根據參與者的性別調整主語。
- 受試者讀完句子,需要按下手中的按鈕,表明他們已經閱讀並理解了該句子
- 接受功能性核磁造影
- 造影完,受試者必需再重讀一次3類語句,照核磁造影時的順序播放,然後依6分制量表評定自己感受到的嫉妒、憤怒、悲傷、驚訝、恐懼、厭惡、焦慮和快樂8種情緒。
問題1:不忠類型跟挑起的情緒是否男女有別?
- 答1-1:如果只看性別差異,只有性不忠挑起的焦慮是男女有別,男>女且達顯著統計意義,其他無論是性不忠、情感不忠挑起的嫉妒、憤怒、悲傷、驚訝、恐懼、厭惡、快樂,男女皆是同等強度的。(這跟演化心理學講的不完全一樣,等一下會提)
- 答1-2:如果看不同性別因應不同類型不忠,主要的情緒反應是什麼,就有點意思了。
- 性不忠,對男性來說,挑起情緒很飽滿,前7個通通很高,最多的情緒是焦慮、憤怒、嫉妒、厭惡;對女性來說,最多的情緒是焦慮、驚訝、悲傷、憤怒,有特別的是,恐懼是強度最低的情緒。
- 情感不忠,對男女性來說是近似的,挑起最多的情緒是焦慮、嫉妒,但女性仍然一樣特別,恐懼是強度最低的情緒。
問題2:單獨看嫉妒這點,大腦活躍的區塊有性別差異嗎?

答2-1:(上圖選自Takahashi, H., Matsuura, M., Yahata, N., Koeda, M., Suhara, T., & Okubo, Y. (2006). Men and women show distinct brain activations during imagery of sexual and emotional infidelity. NeuroImage, 32(3), 1299-1307.) 這就是這個研究最特別的發現,以上圖為例,同樣面臨想像的情感不忠情境,男女性在感到嫉妒時,大腦活躍的亮點是全然不同的,男性的嫉妒評分越高,其腦島 (insula) 的活化程度也越高;而女性的嫉妒評分越高,其後上顳溝 (posterior STS) 的活化程度也越高。
其實也不是只是嫉妒這個情緒這麼特別而已,男女性光是想像異性伴侶有性不忠或情感不忠,大腦中活躍的區域基本上也差很多:
- 同為性不忠情境:杏仁核的活躍是男>女,杏仁核一般被認為是喚起恐懼情緒最相關的腦區;而視覺皮質跟視丘的活躍是女>男,這兩個區域一般被認為是視覺及其他感官經驗的處理與傳遞最相關的腦區。
- 同為情感不忠情境:腦島及海馬迴(Hippocampus)的活躍是男>女,腦島與厭惡情緒的處理有關 ,海馬迴與記憶的形成和提取有關;而後上顳溝的活躍明顯是女>男。後上顳溝參與社會認知和理解他人意圖。
- 這些想像情境說明男女大腦活躍腦區的不同,這非常可能代表男女在面對關係裡的不忠時,腦袋在感知、消化負面情緒的路徑是很不一樣的,甚至可能願意表露出來的情緒也不盡相同。
第2-2:如果您有很仔細看上文,會發現「明明男女自述的情緒差不多,大腦的亮點卻不一樣」,為什麼會這樣?
- 自我陳述的情緒量尺可能無法完全捕捉情緒體驗的複雜性和細微差別 。受試者可能使用相似的語言來描述他們的情緒強度,但其底層的神經機制可能不同。
- 功能性核磁造影能測量更自動化或隱性的情緒處理過程,而自我陳述的情緒,可能是已經被意識捕捉到而再命名的
這個研究很有趣而且很有價值,這也許說明了異性戀的伴侶組合,在面對不忠這樣強大的衝擊時,各自腦袋中經歷的感受並不同,這可能是治療者本身要注意的。
演化心理學怎麼看?
演化心理學的觀點大概有一個重要假設跟一份引述超過2000次的經典實驗:
- 男女性的終身最大生殖數 (Lifetime Reproductive Success) 的不同,這奠基在一個很殘酷的現實:男性過了青春期,都很可能當上孩子的爸爸,但女性育齡是有限制的,統計上平均就10-20 個。所以演化心理學在看待不忠與關係這事,就有4大觀點:
- 親代投資理論 (Parental Investment Theory): 由於女性在懷孕、分娩和哺乳上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使得她們在選擇伴侶時更加謹慎。她們傾向於尋找能夠提供資源、保護和長期承諾的伴侶,以確保後代的生存和發展。
- 性選擇 (Sexual Selection): 男性由於潛在的生殖數量更高,因此在演化過程中面臨更激烈的性競爭。他們可能會發展出吸引女性的特徵(例如,外貌、財富、地位)以及競爭其他男性的策略。
- 擇偶策略 (Mating Strategies): 演化心理學認為,男性和女性在擇偶時會採取不同的策略,這些策略旨在最大化他們的生殖成功。例如,男性可能更傾向於短期關係以增加其生育機會,而女性可能更傾向於長期關係以尋求伴侶的資源和支持。
- 嫉妒心理 (Jealousy): 男性和女性在嫉妒的觸發因素上可能存在差異,這與他們在繁殖方面的不同風險有關。男性可能更擔心伴侶的性不忠,因為這可能導致他們撫養非親生的孩子;而女性可能更擔心伴侶的情感不忠,因為這可能導致他們失去伴侶的資源和支持。
- David Buss於1992年發表的經典研究 (Buss, D. M., Larsen, R. J., Westen, D., & Semmelroth, J. (1992). Sex differences in jealousy: Evolution,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science, 3(4), 251-256.):
- 這個研究本身使用強迫二選一作答的方式,讓受試者想像他們的伴侶對另一個人產生興趣,然後選擇哪種情況會讓他們更痛苦:(A) 想像你的伴侶與那個人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依戀、(B) 想像你的伴侶與那個人享受著激情的性行為
- 結果顯示:大多數男性 (60%) 表示,伴侶的性不忠會讓他們更痛苦;而大多數女性 (83%) 表示,伴侶的情感不忠會讓她們更痛苦。

演化心理學的想法跟上面日本的腦科學實驗的觀點是有一些不同的,當然現在回頭看1992年的強迫作答的實驗,確實有可能存在一些限制,像後續有些實驗要複製這份發現,改用評分量尺來做,結果就變成,兩性都認為性不忠比情感不忠更令人痛苦 。而且男性在面臨性不忠和情感不忠之間陳述的痛苦差異往往還更為顯著。
演化心理學的觀點近年也受到一些別的挑戰,科學家就做過實驗來論證想像力假說 (Imagination hypothesis),強調男性和女性在面對伴侶的不忠時,其反應的差異並非源於演化形成的特定性別的嫉妒樣貌,而是因為兩性在想像不同類型的不忠時,「腦補」的功力跟畫面不一樣,從1990年代到2000年初期的幾個研究都發現:
- 男性比女性更會想像明確的性細節,而女性比男性更可能想像情感/浪漫的情節
- 在涉及情色句子的辨識任務中,男性比女性更快且更準確,女性傾向於包含更多情感細節,並且有更多浪漫幻想或白日夢想像
- 研究中要是控制受試者想像伴侶不忠的生動程度這個變項後,原先觀察到的性別差異(包括對性不忠和情感不忠的反應,以及對競爭對手吸引力的反應)便不再顯著。
結合今天幾分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在面對關係裡的不忠時,無論男女都會經歷強大的情緒衝擊,而嫉妒會驅動人開始腦補出新的想像與更洶湧的負面情緒,那這些續發的負面情緒,又會再次對關係的忠誠發起挑戰,這整個過程,人可以靠自己停下來嗎?可能是很困難的,所以像我們曾在《熬過外遇(2)》提過的Trust Revival Method (信任重建之法) 的第一步彌補,以行動 x 時間 來證明回頭的決心,等待元配的原諒,確實是很關鍵的步驟,但元配能否原諒不忠的另一半呢?這也有一些重要的因子,我們找機會再跟大家談。
參考文獻:
Buss, D. M., Larsen, R. J., Westen, D., & Semmelroth, J. (1992). Sex differences in jealousy: Evolution,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science, 3(4), 251-256.
Kato, T. (2021). Gender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to infidelity types and rival attractiveness. Sexual and Relationship Therapy, 36(4), 368-384.
Takahashi, H., Matsuura, M., Yahata, N., Koeda, M., Suhara, T., & Okubo, Y. (2006). Men and women show distinct brain activations during imagery of sexual and emotional infidelity. NeuroImage, 32(3), 1299-1307.
Buss, D. M. (2018). Sexual and emotional infidelity: Evolved gender differences in jealousy prove robust and replicable.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3(2), 15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