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靳宇晨臨床心理師
【鼻子過敏,不是只能倚靠吃藥過活】
我想應該很多人都會好奇,如果吃藥就能夠改善情緒問題,為何還需要心理師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鼻子過敏的問題?從小住在宜蘭的我,每次一變天就會瘋狂打噴嚏、流鼻水,也因此我總是在讀書時笑稱「每次一打噴嚏,讀過的書就都忘記了,更遑論有什麼好成績」。
我當然知道「抗過敏」有很多方法,像是早點睡覺、規律運動、不在房間放置會生塵蟎的物品等,但那些都無法在「我需要認真讀書時,讓我快速停止過敏」,因此我學會「每次變天就吃過敏藥」,讓自己能有效率的讀書。
你注意到了嗎?我選擇「吃藥」,不是因為「我只能吃藥」,是我自己想要「有效率讀書」,並且能快速進入讀書狀態,才自己決定「吃藥」。我,才是決定要怎麼做的人。
在心理治療中,我也會引導個案去思考「吃藥」、「做心理治療」的行為目的,讓自己成為行為的主控者;同時,也會協助個案在面對無法掌握、隨時可能有所起伏的天氣變化、身體狀態時,更有能力地幫助自己,讓那些不舒服想法/身體感受的干擾降到最低,去採取行為、達到自己的行為目標。
以下,分享一個個案的治療歷程,謝謝她的勇敢,讓我們更確信,我們一直在前進的路上!
【經案主同意分享之治療心得(2)】
在與自己內心掙扎很久之後,我鼓起勇氣踏進了五餅二魚診所。這段掙扎的時間非常長,因為我固執地認為,當我真的去看醫生時,就承認自己是一個有病的人,但我還是選擇面對自己的病識感和恐懼。
有人說:「所有疾病的根源都是失去」。身體失去了某些因素而生病,也許我是失去了自己。踏進診所前,我以為自己已經有心理準備,但被醫師診斷為憂鬱症時,我卻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我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不過也因為這樣高自尊、不服輸的個性,反而讓我下定決心要好起來,開始接受藥物和心理治療。
我的成長背景導致我很在乎他人對我的看法,也因為在家中常常無法獲得正面肯定及支持,我在人際關係中總是小心翼翼,深怕讓別人不開心,我內心也渴望從他人身上獲得在家中得不到的肯定,但即使我得到肯定,我也不相信自己有他人說的那麼好。直到現在我才明白,如果連我都討厭自己,又怎麼會相信別人喜歡我?
但現在的我,想要改變這些想法帶給我的疲憊。
在五餅二魚的這段時間,醫師和心理師給我很多力量和支持。起初的藥物治療並不順利,藥物反應讓我很不舒服,反而讓我處在更焦慮的狀態。在服用藥物的過程中,我常懷疑為什麼我沒有感覺到所謂的「藥效」,仍然覺得憂鬱、痛苦。如果這些藥物「有效」,那有效的感覺應該是什麼樣子?我曾經向醫師提過想要增加劑量,也許就會覺得藥有效。醫師回覆我,那時劑量不高是因為他覺得我有能力讓自己維持在一定的狀態,若是我需要,他也會尊重我的決定。聽完醫師的回覆後,我並沒有加劑量,因為他的話給了我鼓勵和信心,我一定可以再繼續努力的。在這之後經過幾次換藥和劑量調整,才找到適合我的平衡。後續醫師也根據我當時的狀況,為我安排心理治療。
初次與心理師見面時,我很緊張,因為我並不容易對陌生人敞開心胸說出心裡話,更何況我從來沒對他人透露過這麼多的自己。還好心理師說我可以照自己的步調和意願說出想說的,這點總是讓我放心許多。
印象很深刻的是有段時間我在看一部關於精神病患的韓劇。某一集講述女主角也在接受憂鬱症治療,醫師讓他開始每天寫「讚美日記」,我看完後感覺這個方法很棒,也開始試著這樣做,不管多小的事我都會讚美自己。那個禮拜的治療時,我和心理師分享這件事,因為我想告訴她我開始前進了。隔了兩周再和心理師見面時,她說她看完了那集劇情,而因為那集故事很沉重,又隔一些時間我們才見面,所以他她些擔心我的狀況。當下聽完心理師的話,我覺得很感動,因為有人在我不知道的時候仍然關心著我。即使這是他們的職業,但我感受到醫師和心理師是真心的在為我擔心,我並不是一個人。
而這些日子裡,還有一位陪伴我的好朋友,在他知道我生病以後他說他想理解我,這讓我很感動,所以那時我常和他分享有關憂鬱症的文章。有次我又丟了文章給他,但他好像不太想看,他問我為什麼要一直把自己當病人?這句話讓我醒悟。對啊,為什麼我一直想著自己是病人?我開始思考自己的行為,發現自從知道生病後,因為沒辦法接受這樣的自己,而瘋狂的想要了解、改變這樣的自己,卻讓我陷入了焦慮迴圈,反而時刻提醒自己生病,把自己當成病人。事實上我仍然是我,憂鬱症的我並不是我的全貌,那只是我的一小部分。不管我是好是壞,我都不該執著於某個部分,而忽視其他擁有許多優點的珍貴的我自己。如果別人都能像平常一樣對待我,為什麼我要用異樣的眼光看自己呢?
治療後期,當醫師和心理師說我的狀況越來越穩定時,我心裡有點錯愕,因為我不覺得自己是穩定的,甚至有時還不太好。但我開始思考什麼叫「穩定」?對我來說,穩定是把心理狀態維持在水平上,也許偶爾有起伏,但不會離開那條水平線太遠。治療的過程中我一直以這個想法為目標,期許自己未來我可以保持這樣的穩定。某次我和心理師分享這個想法,他說他認同我的想法,但他認為即使心理狀態起伏變化大,但我已經學會利用各種方法幫助自己回復穩定,這也是一種穩定。聽完後,我豁然開朗,我不必把自己局限於水平線上,並且接納自己有狀態差的時候。
這一路上,我在自己的世界裡載浮載沉,想結束這一切的念頭也不曾少過,甚至決定好離開這個世界的方法。也許是因為害怕而不敢真的做,但每次在瀕臨放棄時,不服輸的個性讓我總是想著「我真的好不甘心,我真的真的好想要好起來」。一邊這樣告訴自己一邊允許自己慢慢的穩定情緒,就算很慢很慢也沒關係,因為最糟糕就這樣了吧,我是這樣想的。
身心疾病對大眾來說還是很難以接受的,我也曾經逃避面對有憂鬱症的自己,但現在很感謝自己當時勇敢地走進五餅二魚,給自己改變的機會。現在的我一樣覺得人生很累,未來也有可能再掉進情緒漩渦,但我願意帶著所有不同面向的我繼續往前。經歷過的傷痕都讓我更有力量面對挑戰,而我曾經以為的糟糕結果,其實可以變成我想要的樣子。
我覺得很幸運能遇見醫師、心理師,還有對我不離不棄的朋友。回頭看這將近一年的時間,真的很辛苦才走到這一步,我體悟到改變不是一時的,也沒有人限制時間,有時候看似在原地打轉,也許只是在調整方向。我的分享對他人來說可能只是故事,但我想讓大家知道,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後都沒有,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夠創造想要的生活樣貌。
我覺得我超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