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俊漢醫師
從去年8 月份以來開始在診所推出相當有實證的,以情緒取向治療(EFT)為基礎的伴侶治療以來,至少勸說了快40對夫妻及親子,但最後真正到訪的,至多25%,問題在哪邊呢?是台灣人比較羞赧、比較抗拒談關係裡的掙扎嗎?在《臺灣社會學》、《臺灣諮商心理學學報》有提到一個文化性的因素:台灣的傳統文化強調家庭和諧,夫妻可能不願意承認他們有關係問題,也不願意尋求外部幫助。但事實上,即便在北美,也只有37%的伴侶在離婚前尋求治療資源。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入門障礙與外國做的研究相去不遠,今天,我們就援引兩份分別刊載於Family Process及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的研究,來看看進入伴侶治療的難點在哪裡。

外國的現況
事實上從1930年代開始,伴侶治療的需求就是不斷在增加的,在1930-1960年代,伴侶同時出現在治療室裡的比例佔心理治療的比例還很低,不過15%而已,但隨著二戰結束,嬰兒潮世代成年步入婚育及職場,有3個主因促使伴侶治療的需求大大增加:
- 幾乎全球所有有數據可查的國家的離婚率都在上升,而許多跨國研究顯示,即使是社會風俗比較嚴密,視離婚為禁忌的國家,也越來越多民眾自訴「我在婚姻裡並不快樂」
- 在北美、西歐對已婚人士的調查發現:最常被提及的急性情緒困擾的原因就是夫妻關係問題,而夫妻關係問題就只是個毛線頭,後面可以拉出一堆,像是:情緒障礙,焦慮症或物質使用障礙、更多的身體健康問題、還有對兒童的廣泛有害影響,如:身心健康問題、學習成績不佳以及各種其他問題
- 現代夫妻對刻板角色的對抗、對關係生活有更高期望。雖然歷史上某尊卑從屬、關係上的痛苦是可以容忍的,但今天夫妻對關係生活的期望要高得多
2013年時北美做過一項對70位心理治療專業人員的調查,請他/她們預測接下來十年內會蓬勃發展的心理治療,其中,伴侶治療就是這些專業人員當初預測的一種治療模式,而事實上早在2005年,美國心理學會就調查過,學會裡的會員有70%是在為夫妻的關係議題服務的。
伴侶治療真的有效嗎?
從2000-2022年,至少累積超過100篇研究顯示:伴侶治療不僅對關係品質有提昇的效益,對性生活不協調,外遇和親密伴侶暴力也有改善,當然隨著治療師的退場,有些學派的介入療效會衰減,而Gottman Method跟EFT是少數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因為伴侶在這兩種方法中,已經在信任與依附的基礎上,自然領悟而不斷在生活中應用一套新的良性互動模式。
以伴侶治療來介入,不僅只是圍繞在關係議題上的助益,還有個人健康的層面,許多的臨床對照試驗證實:成年伴侶的憂鬱或焦慮、創傷後壓力、飲酒問題、夫妻一方患有癌症、慢性疼痛、心血管疾病、神經性厭食症或第二型糖尿病的夫妻的身心健康,也都能透過伴侶治療來改善。
伴侶治療不僅有務實的成效,也在腦科學上證明,尤其是EFT有非常具體,建構在功能性核磁造影的研究,說明關係的改善足以調節伴侶對身體疼痛耐受的程度及過度敏感的反應。

進入伴侶治療的障礙有哪些?
以一項潛在300位伴侶治療的對象的調查研究發現,他/她們在猶豫的點是:
- 治療成本:參與者表示治療費用是一個主要障礙,他們希望有更低的成本或免費的治療選項。*
- 時間調度:參與者提到了與治療相關的實際問題,如安排時間、找到合適的治療師以及如何將伴侶治療融入忙碌的日程中。
- 治療模式:參與者考慮不同的治療模式,包括在線治療和在家中接受治療。**
- 信賴程度:參與者關心治療的信賴程度,包括治療師的專業能力和隱私問題。
- 關係因素:參與者提到伴侶不願參與治療是他們尋求幫助的一個障礙。
- 清晰的治療過程:參與者對治療過程缺乏理解,希望有更清晰、更簡短的治療過程,包括試用療程和個別與伴侶治療的結合。
- 某些人則特別在意以下的事:對大量談有情緒的事的不自在、和相關的汙名感。有許多研究有特別再強調,男性,就是很明顯更抗拒進入伴侶治療,他們擔心被視為婚姻中犯錯的人、婚姻裡的失敗者,甚至是非婚戀的人際關係中的困擾,男性比起女性,就是更不想去碰觸揭露這件事。
*心理治療的療效感與收費也有做過不少研究,不見得越貴越好,但大部分研究都認為「免費的不好」,不僅是在被治療者的主觀體驗上,在療效目標的達成率上也遠低於收費的心理治療
**在線治療的模式是有需求,但實際上有相當大的困難,無論是Gottman各種愛的練習、EFT要做的現場演練,線上的效果會跟實體的效果有非常大的落差
如何降低進入伴侶治療的障礙
依前一段來看,很多事是提供服務的一方要努力的,但有一個關鍵是潛在的伴侶治療的對象要認識到的,就是「另一半就是叫不來,怎麼辦」。
以下就不是研究的內容了,純粹是我個人的經驗談,借用了Gottman方法裡,打造關係的基石–「打造愛情地圖,認識另一半的世界」;而我的建議就是:「去邀請你/妳的另一半過來」,怎麼做:
- 第一步:先坦承自己對婚姻目前品質的失落,可以1-10分的婚姻滿意度各自評分,通常可以看到丈夫與妻子可能存在巨大的落差
- 第二步:強調自己當初對組建一個家庭時,享受婚姻的期待跟現在真實的樣貌,差異很大
- 第三步:再強調「我們之間應該發生了什麼,所以我們好像越離越遠,甚至可能回不去了…但是,我還沒有想放棄,你/妳可以一起來,幫幫我們這段婚姻嗎?」
以已經實務工作有40年的EFT的理論架構來看,在伴侶治療還沒開始或是開展的前期,人很容易去知道婚姻裡「我在受苦」,但很不容易知道「對方也在受苦」,更不要說去體認到「原來我們都有責任」,所以,在找伴侶來進入治療,邀請對方來幫助這件事,是有機會降低伴侶的抗拒的,伴侶比較不會覺得「翻舊帳嗎?」、「都是我的錯嗎?」
為什麼伴侶治療應該要兩個人同時到場
絕大數的伴侶治療學派,都希望兩個人同時到場,當然,在初期會穿插很零星幾次的個別晤談,釐清一些重要的線索。但為什麼要兩個人都到呢?即使在兩人在場的狀況下,治療師都會經歷兩個伴侶同時要你多聽、多相信他/她一些的時刻,伴侶會想要讓各自的話聽起來更可信、和治療師之間的關係更牢固,這是人之常情,如果只有一個人到場,對治療師所陳述的,都是個人眼中的關係品質、「我眼中的他/她」、「他/她眼中的我」,絕對有個人控訴的部分,當治療師先行被這番言詞洗腦後,治療師對關係的樣貌便會產生很大的失真,而且沒有看到真正互動的樣貌,無從佐證這段關係長什麼樣子,治療師能夠回應的,就只能很一般通則,沒有切身感受。所以兩個人同時到場,同一時空,聚焦在關係、互動、依附線索上,對治療師是最有可能貼近伴侶的機會,對伴侶而言是最可以有「原來治療師真的懂我」的機會。
我們診所持續提供EFT學派的婚姻/伴侶/親子治療,有需求的民眾可填寫表單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