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該被忽略!

文:靳宇晨臨床心理師

診所於近半年參與了政府推廣之「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輔助15-45歲的朋友調適心理壓力與負面情緒;但我卻在臨床上發現,有一個很需要的族群似乎被忽略了,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夠使用方案,就是「為人父母者」!我想大家都同意「養育孩子是既沉重,同時也是最甜蜜的負荷」。事實上,親職壓力( parenting stress)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比你我想像的還要普遍;2024年以親職壓力為主題做系統性回顧的研究報告中即指出:有高達36%-50%的父母在面對子女的教養、行為問題或兒童發展問題時,都曾經歷過一定程度的擔憂。但我也明白,鮮少家長能有餘力好好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更傾向壓抑、忽略,或放著不管它,然而這樣做卻可能對生活造成極大的耗損,甚至可能讓親子關係走向更糟的狀況!

我想要邀請讀者依照以下步驟,體驗(或在腦海中想像)一個小活動:

  1. 請您抽取身旁的衛生紙,試著將之視作教養上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困擾、伴隨的情緒,然後把它用力地揉成紙球,就像您一直以來做的,壓抑、再壓抑。
  2. 請在此停下來,維持您的姿勢並感受一下當下,並詢問自己「持續這樣壓著,我需要耗損多少心力?我能夠撐多久?」
  3. 當然,或許您會說「放入口袋」就好了,這樣既不用一直用力,也看不到它。我當然不會忘記這一步!所以,現在請您將紙球放入口袋中,如同您所選擇的忽略、放著不管的策略。
  4. 接下來,您可以持續重複以上動作,因為教養所牽扯的壓力、困擾、伴隨的情緒都不會只有一個。然後,我想再次請您停下來、詢問自己「這樣持續將紙球放入口袋,會發生什麼事?」 透過上述活動,大家一定都知道我想表達的,將衛生紙揉成球、維持那樣用力的姿勢,只會耗損心力,甚至讓您失去雙手而無法投入任何事;而持續放入口袋的結果則是炸掉,如同那些壓抑、忽略,或放著不管的內在困擾,它不會消失。

我想再邀請讀者進行另一個小活動,體驗遭受到內在困擾阻礙時,您想做卻無能為力的部分:

  1. 您可以試著拿出一張白紙,將您在教養中所經驗到的負面經驗、想法或感受寫上去。
  2. 雙手拿著白紙,讓寫字那面面向自己、越近越好,試著感受…
  3. 當您眼前充滿那些負面經驗、想法或感受,您還能夠與週遭連結嗎?您看得到週遭的事物嗎?
  4. 當您受困於那些負面經驗、想法或感受,您還能夠及時接住孩子的需求嗎?您能夠與孩子真實的連結、對話或互動嗎?
  5. 或許,您可以試著往前推開白紙,讓視野得以擴張,但是您可以撐多久?您願意這樣子隔著白紙和孩子互動嗎? 親職壓力如同上述的白紙,除了會影響您和周遭生活的連結,讓生活品質變差,也會卡在您和孩子之間,增加教養上的困難!但無論哪一個教養專家,其實都會再三強調,唯有將自己照顧好,才能夠有更多餘力看到並接住孩子的需求,才能夠好好說愛。

五餅二魚身心科診所參與衛福部113-114年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每人可補助三次的心理治療,希望能藉此提供父母一個尋求幫助的機會,降低親職教養壓力!我想說,教養確實一點都不簡單,但這條路上「有我們在」,您從來不孤單!

參考文獻:
Fang, Y., Luo, J., Boele, M., Windhorst, D., van Grieken, A., & Raat, H.(2024). Parent, child, and situation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arenting stress:a systematic review. 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33, 1687-1705.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