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俊漢醫師
有養育兒女經驗的父母親們,也許都聽過 sugar high 這個詞,這個詞是指「在短時間內攝取大量糖分後,血糖迅速升高,導致身體和情緒的變化,主要有亢奮、難抑制行為、易分心」。其實在1980年代末期,小兒科醫師們就在留意這個現象。而隨著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在各國的診斷率節節飆昇,sugar high也變成了一種規勸孩童禁止攝取甜食的正當理由。事實上不僅止只兒童領域,成人健康專家們也早早注意度過多糖份攝取對健康的危害,像美國一些州、丹麥、英國、法國都有對含糖飲料課徵糖稅的政策。
依目前世界各國學者廣泛的研究顯示,推斷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成因也是遵循「基因 ✖ 環境」這個致病的機制,也就是基因跟環境兩個因子是不可或缺的,這兩個因子像什麼呢?舉個比喻:基因: 種子本身的品質,決定了植物發芽的潛力。 環境: 陽光、水分、土壤等,決定了植物的生長環境。 G x E: 只有當你擁有優良的種子(良好基因),並提供充足的陽光、水分和養分(良好環境),植物才能健康成長。如果種子不好(基因缺陷),或環境惡劣(缺乏陽光或水分),植物就長得不好。

高糖分飲食會直接導致過動症的產生嗎?
即使過去有部分研究認為,高糖飲食、含糖飲料與過動症症狀之間存在關聯,但最多是跟症狀的嚴重度相關,而不是「高糖分飲食直接導致過動症的產生」。像一項在巴西進行的世代研究,追蹤了 2004 年出生的一群兒童,在 6 歲和 11 歲時的糖分攝取量和過動症 (ADHD) 的狀況。主要發現包括:
- 11 歲時: 無論男童或女童,糖分攝取量與 ADHD 盛行率之間並未呈現顯著關聯。
- 6 至 11 歲間: 糖分攝取量的變化與 ADHD 的發生率之間,也未發現顯著的關聯性。
- ADHD的患童,在6-11歲間,都比非 ADHD兒童要來得高,推測是 ADHD 患者因為行為上的衝動而傾向攝取更多糖分,而不是糖分導致了 ADHD 的發病*
*這個研究比較恐怖的地方在巴西的兒童每日的糖分攝取量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在2015年給的建議:每日25克為上限,糖分應佔總卡洛里的10%以內,但巴西的孩童中,6歲的ADHD孩童與非ADHD孩童的每日糖分攝取量高達130.81克及108.45克,11歲的都更高。
高糖分飲食會影響過動症的嚴重度嗎?
在2020年一份關於天然糖份、甜食 (泛指所有添加糖,存在於甜點、烘焙食品、糖果、果醬等食物中的額外添加糖分) 、含糖飲料對 ADHD 影響的統合分析中,有很明顯的證據:
- 當每日總糖分攝取量增加時,ADHD 的症狀可能會更為嚴重
- 但細一步分析時,只有含糖飲料 (SSBs) 的攝取與 ADHD 的風險呈現顯著關聯性,而來自天然及甜食裡的糖分攝取則未發現顯著關聯
- 含糖飲料的風險是:
- 高糖分含量就會直接導致胰島素分泌、腎上腺素產生,並刺激過動行為
- 含糖飲料除了糖分以外,可能還含有其他添加物,例如人工色素、防腐劑或咖啡因等,這些成分可能也會對 ADHD 症狀產生不良影響
- 高糖分飲食是怎麼影響過動行為的呢?
- 血糖波動: 高糖食物會導致血糖快速升高,然後迅速下降,這種血糖波動可能會影響大腦功能,進而影響注意力。
- 多巴胺系統: 有研究顯示,高糖飲食可能會影響大腦中的多巴胺系統,而多巴胺在 ADHD 的發病機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與獎勵、動機和注意力有關。
- 發炎反應: 部分研究指出,高糖飲食可能會引起身體的發炎反應,而發炎反應也可能與 ADHD 的症狀有關。
- 腸道菌群: 有研究認為,飲食會影響腸道菌群的組成,而腸道菌群的改變也可能影響大腦功能和行為。
- 其他成分: 含糖飲料中可能含有的人工色素、防腐劑或咖啡因,也可能對 ADHD 症狀產生不良影響

高糖分飲食會使過動症的致病基因更容易表現嗎?
在2022年,瑞典發布了第一篇藉由雙胞胎研究,來探究高糖分飲食、非共享環境因素 (如:個人的獨特經歷、同儕互動、個別的學校環境、生活中的意外事件、或不同的生活習慣)、基因因素、ADHD症狀的關聯:
- 基因-環境交互作用: 高糖和不健康食物的攝取量,會顯著調節 ADHD 疾病發生中源自遺傳因子的佔比。
- 高攝取量: 在高糖和不健康食物攝取量較高的情況下,源自遺傳因子的佔比對 ADHD 症狀(尤其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影響會增強。,也就是說:具有 ADHD 相關基因的人,如果同時攝取較多的高糖和不健康食物,可能會有更高的機率表現出 ADHD 這個疾病
- 低攝取量: 在高糖和不健康食物攝取量較低的情況下,非共享環境因素對 ADHD 症狀的影響較大。
- 飲食習慣: 研究中,「高糖食物」包括餅乾、蛋糕、巧克力、糖果、冰淇淋、果醬、果汁和能量飲料等;「不健康食物」則包括披薩、香腸、炸薯條、漢堡、洋芋片和沙拉醬等。

上面這個圖即選自該論文,(a)(b)分別代表高糖食物、不健康食物對對無法專注程度的影響;(c)(d)分別代表高糖食物、不健康食物對對過動症狀表現的影響;紅色線條A表示基因因素;藍色線條E表示非共享環境因素;每個圖表的X軸皆代表攝取量的低、中、高程度區別,此圖很清楚地揭示了:
- 高糖、不健康食物攝取量增加時,基因因素 (A) 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影響也隨之增強,也就是原來個體自帶的ADHD 相關基因更容易被表現出來。
如果我們把三篇文獻放在一起看,會看到一個循環,攝取高量高糖、不健康食物時,個體自帶的ADHD 相關基因更容易被表現出來,而一旦ADHD完全表現成形後,孩童又易因行為上的衝動而傾向攝取更多糖分,而其中又以含糖飲料是最不利於病情的。
參考文獻:
Del-Ponte, B., Anselmi, L., Assunção, M. C. F., Tovo-Rodrigues, L., Munhoz, T. N., Matijasevich, A., … & Santos, I. S. (2019). Sugar consumption and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A birth cohort study.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43, 290-296.
Farsad-Naeimi, A., Asjodi, F., Omidian, M., Askari, M., Nouri, M., Pizarro, A. B., & Daneshzad, E. (2020). Sugar consumption, sugar sweetened beverages an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53, 102512.
Li, L., Taylor, M. J., Bälter, K., Xie, T., Solberg, B. S., Haavik, J., … & Larsson, H. (2021).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in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symptom dimensions: the role of unhealthy food habits. Genes, 13(1),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