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制過中秋

文:吳俊漢醫師

據說已故的裕隆集團嚴凱泰說過「你連吃都不能控制,你還能控制甚麼?」這麼嚴苛的話,聖經裡對「醉酒」、「貪食」也多有貶義,難得趁著節慶,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錯了嗎?

華人盛大歡慶中秋節有超過1500年歷史,歷來文青好杯中之物的人也很多,李白非常愛喝酒有諸多史實佐證,但是不是真為「乘酒捉月,遂沉水中」而亡倒也眾說紛紜,但另個詩人杜甫挨餓一陣子後暴飲暴食,「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於耒陽」倒是記載不少,而西方史上知名的強權軍事領袖亞歷山大大帝,死前也有暴飲暴食的記載。而亞歷山大大帝死後近2000年,在十七世紀時,於現在的荷蘭、法蘭德斯地區,興起了一種名為Bean Feast的節慶,也是借著歡慶秋季豐收之名,群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下面兩幅畫分別由Jacob Jordaens與Jan Steen創作。這兩幅畫都有小孩喝酒、被灌酒的畫面,請大家千萬不要學!

放假前中後常會有「熬夜+補眠睡超晚」、「短時間大量喝酒」、「短時間攝入高脂肪飲食」這幾種與一般工作日不同的作息習慣,我們今天想集中來講「短時間大量喝酒」引起的健康危害。以後我們再分享睡眠與飲食習慣對大腦的影響。

大概十幾年前,我就常在個人比較活躍的社群媒體上碎碎念,台灣政府滿意度極高的健保,其實對整體國民好處不多,近年公布的「平均餘命」的增長曲線、生命末期的「不健康之存活年數」都不是太光彩的數據,除了制度面的問題,一方面就是醫療端常都在收拾疾病衍生的爛攤子,而沒能多宣導「未病先防」的保健策略,加上民眾對自身的健康習慣未必夠重視,也就造成醫療端只能徒呼負負的結果。

「短時間大量喝酒」是什麼?2小時內男性喝下5單位酒精、女性喝下4單位酒精就是了,那酒精單位是指?(該圖引用聯合報製圖)

未成年人「短時間大量喝酒」,對腦部各細部組織都會構成傷害,對記憶、認知、情緒調節、衝動抑制都有不良影響,也會提高未來對各類成癮物質依賴的風險。社會層面的影響就更大:意外的性行為、意外懷孕、性傳染病、被撿屍、暴力事件與自殺等。我們昨天在《讀懂青少年》一文中,提到青少年的大腦因受基因調控及性荷爾蒙影響,會傾向嘗試新鮮事物,在外國研究調查中也顯示,青少年主要因為「覺得好玩」、「有助社交」、「感到快樂」、「抒解壓力」等因素而嘗試酒、煙、非物藥品,過去中央警大林健陽教授的研究也顯示此一趨勢。所以家長不僅不該主動提供酒,也要注意青少年外出時的社交生活。

成年人呢?因為「短時間大量喝酒」常是一年來個好幾回的,所以我們直接看圖說故事,看看這種習慣會怎樣…

從頭到腳,幾乎全身的每個系統都會受牽連,從左到右講一下比較嚴重的❶❷❺念一遍:

  • 先說圖上沒有的:暴飲與猝死、中風有很高的關聯性
  • 消化系統:急性的食道、肝、胰疾病,其中急性胰臟炎很嚇人,即使醫學昌明的現代,這個病還是有頗高的致死率。
  • 心血管系統:對心肌、循環系統都會形成壓力
  • 神經系統:腦結構與功能,及呈現出的行為改變

如果只談「酒」跟「腦」之間的利弊得失,從「腦」的益處來看,目前的科學證據是傾向滴酒不沾的,因為即使是少少量的酒,都對大腦形成長期記憶的腦區有實質傷害,就算談「全身」的益處,少少量的酒也是會損壞細胞的DNA提高癌變的風險。過去熱議地中海飲食的優越之處,有人特別倡議紅酒的好處,近幾年也是在重新檢視下認為證據不夠充份。所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到底好不好,還是要多想想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