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總統:「實踐承諾,方能將諾言變為現實」 (Commitment is what transforms a promise into reality)
文:吳俊漢醫師
不知各位是否參加過西式婚禮?在西式婚禮中有一段新婚夫妻在眾人、牧師的見證下交換誓詞,內容大致如下:「在上帝以及今天來到這裡的眾位見證人面前,我(OOO)願意娶/嫁你(XXX)作為我的妻子/丈夫。從今時直到永遠,無論是順境或是逆境、富裕或貧窮、健康或疾病、快樂或憂愁,我將永遠愛著您、珍惜您,對您忠實,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這個誓詞所代表的,就是承諾彼此的關係。
在婚姻治療中,常常可以聽到伴侶其中一方這類的指控:「我付出了年華歲月、照顧你們一家,最後我換到什麼」、「早知道你會這樣,我怎麼會傻到留下來?」這類的指控固然有時是在情緒很激動時吐露的,但它也呈現了一個事實:人在親密關係中,對品質是有預期的,指望付出是有回報的。同樣的,再舉一個反例,很多準備要離婚的個案,常常也是抱著「認賠殺出」的心態,所以關係要維繫要經營,都要付出心力,是有一種投資心態的。所以我們今天會以社會交換理論下的投資模式來解釋❶「承諾」❷「關係滿意度」在外遇中的影響力。
社會交換理論下,為關係所做的「投資模式」
- I – Investment (投資)
- 定義: 指的是個人投入到關係中的所有資源,這些資源在關係結束後可能會損失或難以收回。
- 種類:
- 有形投資 (Tangible Investments): 例如金錢、財產、時間、精力、共同擁有的物品等。
- 無形投資 (Intangible Investments): 例如情感投入、共同的回憶、朋友網絡、為了關係放棄的機會等。
- 影響: 投資越多,人們越可能對關係產生承諾。因為結束關係會導致這些投資的損失,這會讓人感到不划算。這就像你在一項事業上投入了很多資金和時間,即使遇到一些困難,你也更傾向於堅持下去,而不是輕易放棄。
- N – Alternatives (替代選項)
- 定義: 指的是個人認為在目前關係之外,可能獲得的其他關係或生活狀態的吸引力。
- 評估: 人們會比較目前關係的收益和成本,以及潛在替代選項的收益和成本。
- 影響: 如果個人認為存在更有吸引力的替代選項(例如,更理想的伴侶、更自由的生活),那麼他們對目前關係的承諾程度就會降低。反之,如果認為沒有更好的替代選項,或者替代選項的吸引力不高,那麼他們會更傾向於維持目前的關係。
- V – Normative Inputs (規範性投入)
- 定義: 指的是來自外部社會環境和個人內在信念的壓力或期望,這些壓力或期望會影響個人維持關係的意願。
- 來源:
- 社會壓力: 例如家人、朋友的期望、社會習俗、宗教信仰等。如果周圍的人都期望你維持這段關係,或者你的文化背景認為離婚是不好的,那麼你會感受到維持關係的壓力。
- 個人信念: 例如對婚姻的承諾、對伴侶的責任感、認為應該努力克服關係中的困難等。
- 影響: 當規範性投入較高時,即使關係可能不盡如人意,個人也可能因為這些壓力或信念而選擇維持關係。
- E – Satisfaction (滿意度)
- 定義: 指的是個人從目前關係中獲得的整體滿足感和幸福感。這基於關係中的獎勵(例如,愛、支持、陪伴、性)減去成本(例如,爭吵、衝突、付出、限制)。
- 影響: 滿意度越高,個人對關係的承諾程度自然也會越高。當一段關係能持續提供獎勵並減少成本時,人們會更願意投入並維持這段關係。
- 總結來說,INVEST 模型認為,個人對一段關係的承諾程度是由以上四個因素共同決定的:
- 高投資 (High Investment) 會增加承諾。
- 低吸引力的替代選項 (Low-Quality Alternatives) 會增加承諾。
- 高的規範性投入 (High Normative Inputs) 會增加承諾。
- 高的滿意度 (High Satisfaction) 會增加承諾。

(1) 既有與元配關係滿意度 x 外遇發生的關係
根據投資理論,關係滿意度是影響關係承諾的重要因素。當個體對現有的原配關係感到較低滿意度時,他們對關係的承諾程度可能也會降低,這會使其更容易受到婚外情機會的吸引。
- 研究指出,較低的整體婚姻滿意度與配偶一方或雙方發生婚外性行為的次數增加有關。從投資理論來看,低滿意度削弱了維持關係的誘因,使得外遇的短期滿足感可能顯得更具吸引力,因為現有關係提供的獎勵較少。
- 妻子對整體婚姻滿意度的負面評估與自己或丈夫從事一夜情、短期性行為、認真關係、短期或認真外遇的可能性增加有關。這與投資理論一致,伴侶一方的不滿會影響雙方的承諾和關係穩定性,增加外遇的風險。
- 婚姻滿意度、幸福感和良好的伴侶適應與較低的外遇率相關。投資理論認為,高滿意度的關係提供了豐富的獎勵,增強了承諾,並降低了對替代關係的興趣。相反地,不滿和不穩定則與較高的外遇率相關。這些負面因素降低了關係的吸引力,削弱了承諾,並可能增加對替代關係的尋求,從而提高外遇的可能性。
- 高性滿意度與低外遇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反之亦然。性滿意度是關係滿意度的一個重要方面。根據投資理論,性滿足是關係中的重要獎勵,它的缺乏會降低整體滿意度和承諾,增加外遇的風險。
給大家看一個非常有趣的研究,針對107對新婚一年內的夫妻,分析他/她們對彼此的各種抱怨,有些抱怨會開始造成抱怨者或配偶腦補出外遇的圖像 (不是真的發生外遇),因為太多種顯著意義了,我只列出P < .01的強烈正相關的行為:
抱怨者 | 抱怨配偶的行為 | 腦補的外遇想像 |
先生 | 動粗 | 先生想自己可能會與人調情 |
先生 | 情緒化 | 先生想自己可能會與人調情 |
先生 | 抗拒性生活 | 先生想自己可能會與人調情 |
太太 | 看輕自己 | 先生想太太可能會與人約會、發生一夜情、發生短期或認真的外遇 |
太太 | 嫉妒心、佔有慾 | 太太想自己可能會發生短期外遇 先生想太太可能會與人約會、發生一夜情、發生短期或認真的外遇 |
太太 | 動粗 | 太太想自己可能會與人調情 |
太太 | 情緒化 | 太太想自己可能會發生短期外遇 |
太太 | 誇獎別的女生有性吸引力 | 太太想自己可能會與人調情、發生一夜情 |
太太 | 喝酒喝太多/情緒都隱藏起來,刻意表現得很強悍 | 先生想太太可能會與人接吻、發生認真的外遇 |
太太 | 強加性生活 | 先生想太太可能會與人發生認真的外遇 |
(2) 既有與元配關係滿意度 x 外遇修復的關係
研究發現,對於男性而言,關係滿意度最有助於寬恕;男性在對當前關係滿意高時更可能原諒。投資理論認為,高滿意度代表關係中存在較高的獎勵,即使發生外遇,個體也更傾向於維護這段關係的價值,因此更可能選擇寬恕。
- 研究發現,外遇事件後,關係滿意度通常會顯著下降。外遇行為本身會嚴重損害關係中的信任和親密感,導致關係滿意度大幅降低,這符合投資理論中負面行為會減少關係獎勵的觀點。
- 該研究也指出,在某些情況下,例如在外遇的婚姻治療中,女性和初始關係承諾較低的個案,關係滿意度可能不會隨時間反彈。從投資理論來看,如果初始滿意度和承諾就較低,外遇的發生可能會進一步削弱關係的吸引力,使得關係難以恢復。*
*這並不是我在醜化女性,其實多個研究都有指出,像美國執業的婚姻治療師與同業執行的線上調查,就發現:女性的外遇跟男性的外遇是不太一樣的,女性的外遇者比起男性,更少對發生外遇自述遺憾後悔,更少尋求元配的諒解,更有可能愛上外遇的對象,更不願意回到原來的關係裡,也更會隱藏婚外情。還有一點很奇妙的,女性外遇者雖然更大程度愛上外遇對象,卻又同時自述「外遇對象也許不是只專情自己一人」,然而真的建立起長期外遇關係的,還是女性。這裡很多發現跟下文會講德國的全人口抽樣研究是一樣的。
(3) 既有與元配承諾的程度 x 外遇發生的關係
根據投資理論,承諾是關係維持意願和行為的核心。承諾程度受到滿意度、對替代關係的評估以及在關係中投入的資源(投資)的影響。較低的承諾程度會降低個體抵抗外遇誘惑的動力。
- 研究顯示,不論男女性,似乎都有部分人知道,更高的關係投資(可視為承諾的指標)與更高的痛苦程度相關,這暗示了在高承諾的關係中發生外遇可能更令人痛苦,所以他/她們可能會減少初期投入的資源,因此表現出較低的承諾,維護現有關係的意願較弱,也進而增加對其他對象的接受度和關注。這符合投資理論,關係中的負面因素(如低滿意度)會把承諾降得更低,並使個體更容易受到替代關係的吸引。
(4) 既有與原配承諾的程度 x 外遇修復的關係
對於女性而言,在關係中投資越少(較低的承諾),越有可能原諒。從投資理論的角度來看,對於承諾較低的女性,外遇可能不會對她們的關係價值觀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因為她們可能原本就對這段關係的未來抱持較不確定的態度,因此更容易選擇原諒。
對於男性則有不同,研究發現關係滿意度是預測原諒的主要因素。當男性對原本的關係越滿意時,他們越有可能原諒伴侶的不忠行為。男性還是會考慮沉沒成本,但更傾向認為,與其結束一段曾經讓他們感到滿意的關係,不如嘗試去克服外遇事件的影響,以期未來能夠繼續享有關係中的益處。
男女大不同
把兩性放在一起看,外遇要修復,「高承諾」與「原來的關係滿意度」是兩個很重要的影響因子,根據投資理論,如果個體對關係的承諾本來就不足,外遇的發生可能會使其更難以重新投入和修復關係。相反,較高的初始承諾可能代表個體更重視這段關係,更有動力去克服外遇帶來的傷害並重新實踐承諾。
一份德國超過14000名受試者參與,至少追蹤12年以上的婚姻研究就說明了性別、與外遇後關係幸福感的微妙差異 (以下圖皆選自Stavrova, O., Pronk, T., & Denissen, J. (2023). Estranged and unhappy? Examining the dynamics of personal and relationship well-being surrounding infidelity. Psychological Science, 34(2), 143-169.):

上面這組圖的虛線代表外遇之時,虛線左就是外遇之前,虛線右就是外遇揭發之後,綠線是沒有發生外遇的組別,紅線是看外遇者自述幾個關係幸福感的指標的前後變化 (從1-4象限分別為親密感、關係滿意度、對配偶欣賞的程度、認定的衝突程度),請注意看4個圖當中每一張的左側圖,這是指自認一開始對關係承諾就低的外遇者,這結果是不是還蠻反直覺的?外遇發生前,外遇者認定關係並不好,但外遇發生後,外遇者卻覺得元配可愛了起來?作者認為是關係承諾低的人發生外遇後,有一連串心理調節的機制讓自己減輕外遇帶來的負罪感或維護自己的形象造成的。

再來這組圖也類似,左上、右上、右下分別看外遇者自述幾個幸福感的指標的前後變化,包括生活滿意度、自尊、對配偶欣賞的程度,3個圖當中當中每一張的左側圖是指外遇者是女性,右側圖是指外遇者是男性,這結果是不是也有點奇妙?相較於男性在外遇發生前後,越來越不幸福,女性外遇者在外遇發生後,卻覺得幸福了起來?我沒有擺上的另一組圖,看到了另一個更奇妙的現象,男性在面對太太有小王之後,關係滿意度與對配偶欣賞的程度也會逐年上昇?作者則認為也許是外遇成為她們伴侶的警鐘,導致積極的行為改變來救回關係 (但也該注意文中提到的,男性其實比較駑鈍,不一定會發現小王,所以這裡關係滿意度與對配偶欣賞的程度逐年上昇的現象到底是怎麼出現的,可能還需要多點研究)。
身為婚姻治療的提供者來看這分研究,覺得這是很有臨床意義的,確實跟實際婚姻治療中的觀察是一致的,我一直覺得女性的外遇者與元配要降低惡性循環; 重建情感連結這個過程極困難,我曾考慮過也許是治療者與女性性性互異的差異,導致女性個案容易將治療師與元配視為是同一陣線的潛在敵人,但男性與女性的外遇者,在進入婚姻治療當中的動機、改變意圖、分享與回應情緒的方式真的都不太一樣,對不同性別的治療師來講,挑戰可能也不一樣,如果以修復關係為治療要素,甚至這幾分研究可能有點顛覆目前婚姻治療的一些技巧上的小細節,對男女性個案要施加的作法可能略微不同。
參考文獻:
Stavrova, O., Pronk, T., & Denissen, J. (2023). Estranged and unhappy? Examining the dynamics of personal and relationship well-being surrounding infidelity. Psychological Science, 34(2), 143-169.
Buunk, B. P., & Dijkstra, P. (2014). Men, women, and infidelity: Sex differences in extradyadic sex and jealousy. In The State of Affairs (pp. 103-120). Routledge.
Buss, D. M., & Shackelford, T. K. (1997). Susceptibility to infidelity in the first year of marriag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1(2), 193-221.
Cann, A., & Baucom, T. R. (2004). Former partners and new rivals as threats to a relationship: Infidelity type, gender, and commitment as factors related to distress and forgivenes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1(3), 305-318.
Cheating Statistics – How Men and Women Compare Based on 5,783 Reports. (n.d.). https://drkathynickerson.com/blogs/relationship/cheating-statistics-how-men-and-women-compare-based-on-5-783-re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