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靳宇晨臨床心理師
審閱:曹國璽諮商心理師

慮病,只是我想太多?
你會不會經常懷疑自己的身體出問題?會不會注意到一點點的症狀(例如:頭暈、流鼻水、喉嚨痛),就讓你開始擔心自己是否已罹患了癌症或其他重大疾病,忍不住地上網查資料、跑診所、安排健檢,甚至一口氣到大醫院預約了不同科別?
事實上,這樣的「敏感」與「警覺」不見得是壞事,有時甚至會及時地救我們一命,但若這樣的行動成為一種「逃避不安感受」的手段,反而可能啟動「經驗逃避」與「創造無望」的負向循環,如同下圖、讓我們過得越來越糟…。
焦慮=>查詢=>檢查=>沒問題=>短暫安心=>焦慮再來…
這不是在保命,而是場心理拉鋸戰
在ACT觀點中,這樣的歷程被稱作「經驗逃避」。當我們注意到對健康的焦慮,我們會花很多力氣去逃避或對抗,設法擺脫這種不舒服又不確定的感受;然而,當我們花在逃避或對抗這些不舒服又不確定的感受越多時間和精力,你會發現「我們並沒有有效減緩焦慮」!事實上,我們反而讓焦慮變得更強大、更佔據生活;久而久之,我們就對「好好的過生活」開始絕望、也就產生了所謂的「創造無望」:覺得怎麼做都不會有用,只能繼續焦慮下去…。如果你試過對抗、逃避,卻依舊無法擺脫對健康的焦慮,不如試著接納它吧!
接納焦慮,不等於放棄照顧健康
記得嗎?對健康的「敏感」與「警覺」並不總是錯事,也因此ACT的治療目標「並非要你不再擔心健康」,我們會協助你:
- (1)分辨「必要的健康關注」與「無效的控制行為」;
- (2)在與焦慮拔河的過程,除了對抗、逃避,我們也可以只是選擇「放下繩子」,重新連結你真正重視的生活;
- (3)練習與焦慮、不確定共處,並依然前進,持續前往真正想要的生活樣貌。
- 我們常說:「焦慮是一種內在警報器」,你可以選擇聽見它,而不是被它綁架。
實質上,ACT會如何提供幫助?
ACT並不會試圖「消滅焦慮」,而是會透過實證有效的方法,協助你找回真正想要的生活,包括:
- 認知脫鉤:「幫助你不被想法綁架。」
- 接納與情緒調節:「允許焦慮存在的同時,仍選擇有意義的行動。」
- 價值釐清與承諾行動:「重新找回你重視的生活面向,並朝向它前進。」
如果你正在考慮嘗試「接納與承諾療法(ACT)」
114年度的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已經開跑,可提供15-45歲青壯世代3次的心理諮商服務,每次只須負擔診所行政費用400元,歡迎有需要民眾多加利用、到診所官網的自費表單做報名,讓我們幫助您走出焦慮循環,找回真正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