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俊漢醫師
站在始終進不去的門外
影子不聲不響由門下的縫隙進去
把燈關了而且
始終沒有如約為我開門
選自.苦苓詩作《哀》
終於到了這議題最終章。1-3請見《熬過外遇(1)》,4用Gottman方法講重建關係請見《熬過外遇(2)》,今天回到以依附理論講關係修復中的折磨與什麼樣的配偶比較可能復好:
- 什麼因子帶來了外遇
- 東窗事發時會面臨什麼
- 什麼因子讓夫妻選擇留在婚姻裡
- 外遇的復原之路: 怎麼積極的重建關係
- 外遇的復原之路: 以依附創傷的角度來看

外遇的情緒衝擊波
外遇對受背叛者與外遇者都會形成情緒衝擊:
對受背叛者是:
- 背叛感和震驚: 發現伴侶的不忠行為會感到極度震驚和背叛。可能會質疑自己對關係的了解程度,並對伴侶產生長時間懷疑。
- 憤怒和怨恨: 對於伴侶的不忠行為,感到憤怒和怨恨是常見的反應。這些情緒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並阻礙關係的重建。
- 焦慮和不安全感: 不忠會嚴重損害受傷伴侶的依附安全感。他們可能會變得更加焦慮和沒有安全感,不斷擔心伴侶會再次背叛他們。
- 對外遇者是:
- 罪惡感和羞恥感: 不忠伴侶可能會因為自己的行為而感到極度罪惡和羞恥。這些情緒可能會導致他們隱瞞自己的行為,並難以對伴侶坦誠。
- 恐懼和焦慮: 不忠伴侶可能會擔心失去關係、傷害伴侶或面臨大家庭內部的譴責或其他社會後果,從而產生恐懼和焦慮。
- 自我價值感降低: 不忠行為可能會讓不忠伴侶質疑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從而降低自我價值感
依附理論怎麼看外遇事件
這個理論認為,人們在嬰兒時期與主要照顧者(通常是父母)的互動中發展出不同的依附風格,這種風格會持續影響成年後的親密關係,包括伴侶關係。依附理論提供了一個理解不忠事件對伴侶關係影響的視角。它強調了早期依附經驗對成年後親密關係的深遠影響,並解釋了不同依附風格的人在面對不忠事件時會表現出不同的反應和應對機制。
當親密伴侶關係中發生不忠事件時,不同依附風格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和應對機制:
●安全依附:建設性的方式來處理不忠事件。他們會與伴侶坦誠溝通,會與伴侶坦誠地討論他們的感受和需求,尋求情感支持,並努力重建信任,更容易原諒伴侶,並願意付出努力來修復關係。 (再強調一次,即使是安全依附的人,面對外遇也不可能是不痛不癢,船過水無痕,輕輕放下,裡頭的掙扎不會少於其他依附風格的人)
●焦慮依附:極度的情緒波動和不安全感。他們可能會不斷地反思事件的細節,執著於找出伴侶不忠的原因,並過度尋求伴侶的保證,可能會要求伴侶不斷地表達愛意和忠誠,並對伴侶的行為進行嚴格的監控 (記得嗎?Gottman方法第一步就是在進行這件事,請見《熬過外遇(2)》)。這種反應可能會加劇關係中的衝突,並阻礙信任的重建。
●逃避依附:壓抑或迴避。不忠事件帶來的痛苦情緒,他們可能會將不忠事件合理化,或將自己從關係中抽離出來,避免與伴侶談論不忠事件。可能會認為談論這些問題只會讓情況更糟,因此選擇獨自消化痛苦以避免面對痛苦和衝突。這種應對機制雖然可以暫時緩解焦慮,但卻不利於關係的長期發展。
外遇事件後的關係恢復的重要因子
- 不忠的類型: 肉體出軌比情感出軌更難以修復。肉體上的親密接觸被視為對關係更嚴重的背叛,更難以重建信任。
- 不忠的次數: 單次的不忠行為比多次的更容易得到原諒和修復。多次的不忠行為顯示出外遇方可能存在更深層次的問題,例如對關係的不滿或性成癮,這些問題都更難以解決。
- 承諾程度: 雙方對關係的承諾程度越高,越有可能在不忠事件後努力修復關係。高度的承諾意味著雙方都珍視這段關係,並願意為之付出努力。
- 寬恕: 受背叛方是否願意且能夠原諒不忠方,是關係能否恢復的關鍵因素。寬恕可以減少受傷方的負面情緒,並為關係的重建創造空間。
- 依附風格: 安全依附的人在面對伴侶不忠時,更傾向於採取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更容易原諒對方並修復關係。焦慮依附的人可能會因害怕被拋棄而過度尋求保證,而逃避依附的人則可能壓抑情緒或迴避問題,這些反應都不利於關係的修復。
- 坦誠的溝通: 雙方需要坦誠地溝通他們對不忠事件的想法和感受。這包括不忠方承認錯誤並表達悔恨,以及受傷方表達他們的痛苦和需求。
- 同理心和理解: 雙方都需要努力理解彼此的觀點和感受。不忠方需要對受傷方的痛苦感同身受,而受傷方則需要嘗試理解伴侶不忠行為背後的原因。(再強調一次,在初始得知外遇的階段,同理心是很難發揮的,需要一段時間的良性互動過後才會再次上線)
- 重建信任: 重建信任是關係復原的關鍵。這需要不忠方展現出持續的改變和承諾,例如結束婚外情、斷絕與第三者的聯繫,並積極參與關係的修復。
- 尋求專業幫助:在許多情況下,尋求伴侶治療師的專業幫助對關係的復原至關重要。治療師可以提供一個安全和支持性的環境,幫助伴侶處理不忠帶來的複雜情緒,並學習有效的溝通和衝突解決技巧。

伴侶治療為依附安全感與信任的重建做了什麼?
- 提供安全和支持性的環境: 不忠事件會帶來許多複雜且強烈的情緒,例如憤怒、背叛感、羞愧感和恐懼。伴侶治療提供了一個安全、保密且不對價值觀立場輕率評斷的環境,讓伴侶雙方可以自由地表達他們的感受,而不用擔心被批評或指責。
- 促進溝通和同理心: 治療師可以協助伴侶發展更健康、更有效的溝通技巧,幫助他們坦誠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並學習如何傾聽和理解對方的觀點。透過學習及表現同理心,外遇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們的行為對伴侶造成的傷害,而受背叛方也可以嘗試從伴侶的角度看待問題,促進雙方的諒解。
- 處理依附創傷: 不忠事件可以被視為一種依附創傷,會觸發受傷方深層次的不安全感和被拋棄的恐懼。伴侶治療師可以幫助伴侶識別和處理這些依附創傷,並學習如何重建安全感和信任。
- 重建信任和承諾: 治療師可以引導伴侶一起制定修復關係的計畫,並協助不忠方展現出他們的悔恨和承諾,例如結束婚外情、斷絕與第三者的聯繫,並積極參與關係的重建。這個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而治療師可以提供支持和指導,幫助伴侶逐步重建信任。
- 發展新的互動模式: 不忠事件通常反映出關係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溝通不良、缺乏親密感或未被滿足的需求。伴侶治療可以幫助伴侶識別和改變這些不健康的互動模式,學習更有效的溝通方式、更尊重彼此的界限,以及更積極地處理關係中的衝突。
在來過我們健保門診,討論關係議題的夫妻、伴侶、親子,一定都看過我示範怎麼聽怎麼說怎麼問來讓雙方了解到惡性循環的過程,而真正進入到治療階段的夫妻,更一定多次地在我穿針引線的過程中,認識感受到原來自己不是唯一的受害者,進而能夠不做作不費力地把對方過去隱而未顯的心意聽見也被觸摸到心中最柔軟的那塊、清清楚楚地體驗到「原來我們真的是在意彼此的,只是好多太可惜的誤會把我們越分越開」。最後我還是要強調一點:重要人際關係裡的痛苦,非常難雙方自行化解,時間並不會療癒這些創傷,那些噁心痛苦通常都是一直糾纏著雙方,沒有治療師的協助,想自行調和,大部分都是拿刀互砍,往雙方的痛處上灑鹽而已,不會更好。近期也會分享這一年治療的伴侶的回饋,讓在關係裡痛苦的您知道:我們不僅是提供有大量實證認可的治療模式,也確實幫助許多伴侶重建關係。
如果您有這方面需求,我們提供同一種治療模式,但有兩種方案,請一律填單預約:聯絡我們 – 五餅二魚身心科診所 (hisworkclinic.com):
- ①完整的90分鐘,標準的情緒取向治療,時段有週一、週二、週三上午,及週六下午
- ②60分鐘,以深度自費門診方式進行,時段僅週四13:00-15:30 (同時段也可選擇完整的90分鐘,標準的情緒取向治療)
- 這兩者的差異不是60分鐘藏私有什麼不做,而是情緒取向治療是極為非指導式的心理治療,雙方帶來什麼議題、準備講什麼,治療師都是無法預料的,都是現場依標準的治療模式見招拆招,多30分鐘確實比較有餘裕進行情緒更深層及對彼此的依附渴望,但也不是絕對。無論您選擇哪種治療模式,我們都會與您一起往重建情感聯結、鞏固關係的目標前進。
參考文獻
Warach, B., & Josephs, L. (2021). The aftershocks of infidelity: a review of infidelity-based attachment trauma. Sexual and Relationship Therapy, 36(1), 68-90.
Makinen, J. A., & Johnson, S. M. (2006). Resolving attachment injuries in couples using 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 Steps toward forgiveness and reconciliation.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74(6), 1055.
Mitchell, E. A., Wittenborn, A. K., Timm, T. M., & Blow, A. J. (2022). Affair recovery: Explori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injured and involved partners.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 48(2), 447-463.
Ng, G. W. (2019). Predicting Personal and Relational Recovery from Infidelity in Committed Relationship: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University of Missouri-Kansas City.
Mitchell, E. A., Wittenborn, A. K., Timm, T. M., & Blow, A. J. (2020). Examining the role of the attachment bond in the process of recovering from an affair.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49(3), 22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