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也不能忽略的心理衛生服務

文:靳宇晨臨床心理師

過去診所分享的衛教文章都聚焦於幼兒、兒童或青少年,也許會讓人誤解,好似二十五歲之後,前額葉皮質發展成熟的大人,就不會有任何情緒行為問題,但真的是這樣嗎?

【不是沒問題,只是那些訊號都被忽略了!】
大多數人都能夠輕易的辨識生理警訊。當出現頭痛、頭暈等症狀,你會摸摸額頭、確認是否發熱,並利用溫度計為自己量測體溫,以正確觀察自己當下的身體狀況。當體溫高達攝氏38度,你會知道「這大概是感冒了」,接著也許會到藥局買成藥,或到醫療院所看醫師。

但那些關於心理疾病的警訊呢?事實上,許多研究都指出,國內約有200萬人罹患憂鬱症,然而實際就醫者卻不到三成,也就說大多數國人「罹病卻不自知」!因此,我想為大家介紹台大團隊發展的簡式健康量表(Brief Symptom Rating Scale,簡稱BSRS-5)。BSRS-5也被稱作「心情溫度計」,為精神症狀的初步篩檢表;目的是如同「體溫計」一般,能夠迅速瞭解個人的心理照護需求,進而去尋求所需要的心理衛生服務。

【心理感冒,不只是一時的心情不好】
它就跟感冒一樣!當我們感冒時,鼻子會因為鼻竇發炎、鼻塞而無法聞到味道,「心理狀態」也會因為生病而失去調節能力,讓前額葉皮質難以正常運作。以「焦慮症」作為舉例,它就像是只會在「危及生命時出現的戰鬥或逃跑反應」變得無法控制一樣,進而讓人即便在無害環境下都仍處於緊繃、焦慮的失能狀態。

心理學研究中已經有非常多的科學證據指出,生理和心理會相互影響!2022年《Aging》期刊中刊載的研究更指出,孤獨、不快樂會讓一個人的生物衰老速度增快1.65歲,其影響遠超過生理性別、居住環境、婚姻狀況、吸菸習慣。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心理健康之重要性。
請記住,心理感冒不只是一時的心情不好!如果發現周遭親友的情緒喜怒無常、行為與平日相比有顯著落差,且明顯干擾或降低社交、學業或生活功能的品質,應有所警覺,並協助該親友對外求助。五餅二魚身心科診所會陪伴您,一起看風雨散盡後的天晴。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