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俊漢醫師
蠻久之前我們就在《讓我讀懂你:自閉症孩子的早期介入要點》、《自閉症的介入成效關鍵是什麼》中都提過,我們今天再以比較近期的嚴謹的研究文獻來強調這件事。
今天的文獻出處:
- Daniolou, S., Pandis, N., & Znoj, H. (2022). The efficacy of early interventions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11(17), 5100.
- Franz, L., Goodwin, C. D., Rieder, A., Matheis, M., & Damiano, D. L. (2022). Early intervention for very young children with or at high likelihood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 overview of reviews. Developmental Medicine & Child Neurology, 64(9), 1063-1076.
- Gosling, C. J., Cartigny, A., Mellier, B. C., Solanes, A., Radua, J., & Delorme, R. (2022). Efficacy of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 umbrella review. Molecular Psychiatry, 27(9), 3647-3656.
今天這3篇文獻有指出幾個共通點:
- 不論是之前提過的自然發展行為介入 (Naturalistic Developmental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NDBIs)、以家長為媒介的介入方法(parent-mediated intervention, PMI,就像我們團隊學過的ImPACT方案),都被證實在改善社交溝通缺陷、整體認知能力和適應行為的提昇上有幫助。而PMI在減少學齡兒童的破壞性行為有顯著效果。
- 如果要把試驗等級提昇到單盲以上等級 (事實上,提供療育類型的研究要做到單盲都不容易,更不要說雙盲) ,提到的效果就沒有那麼好,只剩下日常生活技能和運動技能的正面效果仍然顯著
- 如果把目標鎖定在3歲以前的自閉症及高風險自閉症幼兒來看,NDBI和PMI還是被認為最有希望,但因為研究設計和方法學的異質性,目前仍難以確定哪種介入方法最為有效

比起過早去診斷過動症這件事,自閉症的診療有意義的多:①自閉症的診斷穩定度,無論是逐年逐年長時間看下來,還是不同醫療人員看,診斷的穩定度都很高;②自閉症的孩子接受療育,確實有一部分孩子是會進步飛速的 (請參見《自閉症的介入成效關鍵是什麼?》);③早療對自閉症兒童終身經濟開支的節省。其中第③點我特別講一下,依據澳洲Synergies Economic Consulting公司一份2013年對自閉症兒童接受早期療育的經濟效益研究,發現幾個重點:
- 考慮了教育、就業、生活獨立、醫療保健和生活品質五個關鍵領域的經濟效益
- 研究將自閉症兒童分為三組,並根據每組的特定特徵和預期結果應用成本效益分析
- 第一組:合併嚴重智力障礙的兒童,早期療育的平均每人終身效益估計為130萬澳元。
- 第二組:合併輕度至中度智力障礙的兒童,早期療育的平均每人終身效益估計為120萬澳元。
- 第三組:高功能自閉症兒童,早期療育的平均每人終身效益估計為75萬澳元。
- 總體而言,早期療育的總淨經濟效益估計為13.398億澳元,效益成本比為11.3 (意思是:每投入1澳元進行早期療育,預計將獲得11.3澳元的經濟效益)。即使在極端保守估計的情況下,效益成本仍達4.1
- 結論:早期療育對於自閉症兒童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特別是在減少長期照護成本方面,早期療育是一項值得的投資。
剛好國家最近在推行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方案,鼓勵兒科醫師多多透過發展篩檢檢核表來早期發現,早期轉介。不是我們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領域的東西,我沒立場撈過界說話,但過動症跟自閉症就是我們的專長,當然應該由我們來判定、鑑別、與家屬一同擬定介入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