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俊漢醫師
這幾天網路流傳一篇洗碗文非常火紅,一下就引起各方熱議,文章可以有很多思考的面向,而我想分享長期以來想推廣的觀念:不管男性女性,都要學習一些家務的本事。這次會用4篇全都是或包含台灣本土的研究來討論:今天會著重講為什麼有推動「男人做家事」的社會潮流,以及「男人做家事」到底有什麼好處;明天會講「男人做家事」與「男人的財務貢獻」對妻子產生什麼家庭生活的滿意度影響,以及什麼類型的家事是男人可以投入參與的,最後,會用中研院的伊慶春教授執行的台灣青年研究計畫長期追蹤,再一次來分享婚姻滿意度的幾個重要變項。
在疫情尾聲時,美國公布一組調查數據,即使在封城在家的條件下,男人參與家務的比例也就僅有微提昇,而且諸多的先生自述參與家務是被嫌「礙手礙腳」、「不如老娘親自動手比較快」,而解封後美國的離婚率又上昇一波,是不是跟封城時密集相處互看不對眼有關,這些研究都還在進行。 (全球多數國家在疫情尾聲結婚率、離婚率都有同步上昇)
在整個東北亞:中、韓、日、台都受到儒家孝道文化很深的影響,這幾個國家的先生參與家庭勞務的比例也都偏低,看得懂日文的朋友,可以看看東京都官方的調查:在育兒跟家務的分工上,男性很容易感到滿意,女性則有一半左右不滿意,而女性最常有的不滿意就是「對另一半,只要不說他就不做」、「先生不會注意到家務是另一個人在做的」,附帶一提,這個網頁調查的第一部分,呈現的方式就非常地EFT,核實雙方的感受,這也是我在婚姻治療當中聽到各種看起來雞毛蒜皮裡,雙方最常隱藏的心緒:一邊是「想要知道更具體的指令,但不敢提」、「覺得盡力做了但還是被罵」;一邊是「這個家不是我一個人的,為什麼你不參與」、「為什麼我做這些都被當成理所當然」。

太太們的期待
在傳統東亞社會,性別分工觀念根深蒂固,男性主外、女性主內的刻板印象普遍存在。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女性教育程度提高、投入職場比例增加,傳統的性別角色觀念逐漸受到挑戰。現代女性不再滿足於單純的家庭主婦角色,她們追求事業成就的同時,也希望在家庭中享有更平等的分工。在這樣的背景下,東亞和台灣的現代女性對於先生參與家務的期待也隨之產生變化:
- 期待更公平的家務分工: 現代女性普遍認為,家務不應該只是女性的責任,而應該由夫妻共同分擔。她們期待先生能主動參與家務,而非將家務視為女性的義務。這種期待源自於對性別平等的追求,以及對自身勞動付出獲得認可的渴望。以2006年東亞社會調查為例,四個國家都呈現「家務分工和婚姻滿意度呈現負相關的趨勢,而且是指夫妻之間家務勞動分工的比例,而非絕對的家務時間。也就是說,如果女性承擔了大部分家務,即使她們的絕對家務時間不多,也可能導致婚姻滿意度下降。」如下圖,出自Qian, Y., & Sayer, L. C. (2016). Division of labor, gender ideology,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in East Asia.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8(2), 383-400.

- 期待先生分擔育兒責任: 隨著雙薪家庭的普及,育兒責任不再能單方面由女性承擔。現代女性期待先生能積極參與孩子的照顧、教育和陪伴。這不僅能減輕女性的育兒負擔,也有助於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關於先生參與育兒的好處,我們在《新手爸爸也能是育兒潛力股(2)》、《新手爸爸也能是育兒潛力股(1)》、《父親參與教養(1): 好處是什麼?》數文中皆有提過
- 期待先生理解與支持: 現代女性不僅希望先生能分擔家務,更希望先生能理解她們在工作和家庭之間所面臨的挑戰,給予情感上的支持與鼓勵。這種理解與支持,對於女性在家庭中的幸福感至關重要。
期待哪裡來的?
這些期待的產生,主要源於以下幾個社會變遷與女性意識的提升:
- 女性教育程度提高: 越來越多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對自身權益的認知。她們不再甘於傳統的性別角色束縛,而追求更平等、更自主的生活方式。
- 女性勞動參與率上升: 越來越多女性投入職場,成為家庭經濟的重要貢獻者。在工作和家庭雙重壓力下,女性迫切希望先生能共同分擔家務和育兒責任,以減輕負擔。
- 性別平等意識抬頭: 隨著性別平等觀念的普及,人們逐漸認識到家務不應有性別之分,而是夫妻雙方共同的責任。這種意識的抬頭,促使女性對先生的家務參與有了更高的期待。
- 對婚姻質量的重視: 現代女性不再將婚姻視為單純的經濟依附關係,而更重視婚姻中的情感交流和共同成長。她們期待先生能成為生活上的伴侶、情感上的支持,共同經營幸福的家庭。
先生參與家務對婚姻滿意度的影響
當先生願意參與家務時,對婚姻滿意度有顯著的正面影響:
- 提升妻子婚姻滿意度: 研究顯示,當先生分擔較多比例的家務時,妻子的婚姻滿意度會顯著提高。這主要是因為,當妻子感受到先生的體貼與支持時,會覺得自己在婚姻中受到重視,因而對婚姻更感滿意。
- 減少夫妻衝突: 家務分工不均是夫妻衝突的重要來源之一。當先生主動分擔家務時,能有效減少因家務分配不均而產生的摩擦,促進夫妻和諧相處。
- 增進夫妻情感交流: 一起做家務不僅能分擔勞務,也能增加夫妻之間的互動與溝通機會。在共同完成家務的過程中,夫妻可以更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想法,增進彼此的情感連結。*
前面這3點講的東西,跟Gottman說的「正向互動」:「負向互動」= 5:1的概念是近似的,婚姻中確實會有很多意見不一、三觀不合、無法化解的歧見,在不找婚姻治療師的前提下,夫妻自己能做的,就是自行溝通,你來我往的唇槍舌戰、醜話盡出當然是扣分行為,所以在日常生活裡的瑣事中伴隨閒聊,確實是一種在雙方都缷下戰鬥意識下還不錯的溝通方式。詳細內容可見《婚姻中的毒物及解毒劑》
- 建立更平等和諧的家庭關係: 夫妻共同分擔家務,體現了家庭中性別平等的價值觀,有助於建立更平等、和諧的家庭關係。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家庭成員都能更快樂地生活。

先生參與家務對親子關係的影響
先生積極參與家務和育兒,對於親子關係也有以下益處:
- 增進父子(女)關係: 先生參與家務的同時,也增加了與子女的互動機會。透過照顧、陪伴和教育孩子,先生可以與子女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支持力量。
- 提供子女良好的性別角色示範: 當孩子看到父母共同分擔家務時,會更了解性別平等的意義,有助於他們建立更健康、更開明的性別觀念,也會提高兒少參與家務的動機。
- 減輕母親的育兒壓力: 丈夫分擔育兒責任,可以減輕母親的育兒壓力。當母親在育兒方面得到支持時,她們也能更快樂的與孩子互動,創造更溫馨的家庭氛圍。
- 其他好處
- 提升家庭生活品質: 當家務不再只是單方面的負擔時,家庭生活會更加輕鬆自在,家庭成員也更容易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 促進個人成長: 參與家務不僅能提升生活技能,也能讓先生更體會到家務的辛勞,進而更懂得珍惜家庭和伴侶的付出。
- 有益於身心健康: 對於那些能從家務中獲得活動樂趣的人來說,參與家務本身就是一種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什麼是有活動樂趣的家務?這我們明天會講。可先別說不可能,日本有對演藝夫妻楊原京子 (女) 與金兒憲史 (男) 在採訪中就有表明:先生「我原本也不是喜歡乾淨的…都是婚後才學會家務的」;日本女作家島沢優子也在專欄中分享過「特訓先生」的方法:①起手式:聊工作,表達尊敬;②邀請:我先示範做一點,你也做一點吧;③「先求有,再求好」,目標是讓先生「獨立和自發地去做」
- 有助於社會進步: 當越來越多男性願意參與家務時,有助於打破性別刻板印象,促進社會的性別平等,建立更公平、更友善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Qian, Y., & Sayer, L. C. (2016). Division of labor, gender ideology,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in East Asia.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8(2), 383-400.
Yi, C. C., Lin, W. H., & Kuo-Hsun Ma, J. (2019). Marital satisfaction among Taiwanese young married couples: The effects of resources and traditional norms.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40(14), 2015-2043.
Lee, C. F., & Tang, S. M. (2022). What type of housework happiness do you prefer? Does gender and health matter? A Taiwanese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9(14), 8409.
劉承易. (2021). 誰是好男人?: 丈夫經濟收入與家務勞動參與對女性家庭生活滿意度之影響.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學位論文, 2021, 1-58.